[发明专利]一种车用一体化靠垫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96665.X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7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潘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骏 |
主分类号: | B60N2/48 | 分类号: | B60N2/48;B60N2/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1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靠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一体化靠垫。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汽车越来越普及,汽车也作为一种代步工具进入人们的生活,不仅在上下班、日常出行,甚至外出旅行,都会驾驶汽车。因此驾驶汽车时的舒适程度成为选购汽车以及后续内饰选购时的一项重要指标。谈到驾驶舒适度,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汽车座椅。虽然现在的汽车座椅设计已经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最高程度地保证驾驶与乘坐的舒适性,但因每个人的身高、体型等差异,使得汽车座椅并不能完全地支撑和保护到人体的所有部位,在人体有些部位与座椅间产生空隙。长时间驾驶容易产生疲劳,造成人体不适,严重时,甚至可以引发交通事故。
在人身体的各部位中,腰部是最容易被忽视并最容易产生疲劳而感到不适的部位。因此,提高对腰部的支撑与保护是有效提高驾驶舒适度,减少人体疲劳,杜绝安全隐患的关键因素。汽车靠垫是一种实用且非常有效的产品,但目前的腰靠产品在提供一般的支撑功能的同时存在不少缺陷。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车用一体化靠垫,针对颈部、背部、腰部提供全面的支撑和保护。
本发明的车用一体化靠垫,包括靠垫主体,所述靠垫主体的前侧面上由上到下依次设有颈托、背托和腰托,颈托、背托和腰托为一体化结构,颈托的外壁上设有两个固定弹性带,固定弹性带的端部设有固定卡扣,所述腰托的底部设有腰托辅助固定带,腰托辅助固定带的底部设有若干弹力带,弹力带的底部设有与汽车座椅底部相连接的挂钩。
本发明的车用一体化靠垫,所述背托的两侧均设有背托襟翼,背托襟翼与所述靠垫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发明的车用一体化靠垫,所述颈托、背托和腰托均由表面层和填充层制成,表面层为皮革层或织物层,填充层为记忆慢回弹层。
本发明的车用一体化靠垫,所述靠垫主体后侧面上设有可重复粘贴层,可重复粘贴层能够与原车皮革座椅相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车用一体化靠垫结构新颖,主要由颈托、背托和腰托构成,颈托通过固定弹性带和固定卡扣固定在汽车座椅的顶部,腰托底部设置多个挂钩,挂钩能够与汽车座椅底部相连接,使用方便,能够针对颈部、背部、腰部提供全面的支撑和保护,靠垫主体的后侧壁通过可重复粘贴层能够与原车皮革座椅相贴合,极大的提高了汽车乘坐人员的舒适性,适宜大范围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车用一体化靠垫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车用一体化靠垫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车用一体化靠垫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中:
1、靠垫主体;2、颈托;3、背托;4、腰托;5、固定弹性带;6、固定卡扣;7、腰托辅助固定带;8、弹力带;9、挂钩;10、背托襟翼;11、可重复粘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车用一体化靠垫,包括靠垫主体1,所述靠垫主体1的前侧面上由上到下依次设有颈托2、背托3和腰托4,颈托2、背托3和腰托4为一体化结构,颈托2的外壁上设有两个固定弹性带5,固定弹性带5的端部设有固定卡扣6,所述腰托4的底部设有腰托辅助固定带7,腰托辅助固定带7的底部设有若干弹力带8,弹力带8的底部设有与汽车座椅底部相连接的挂钩9。
本发明的车用一体化靠垫,所述背托3的两侧均设有背托襟翼10,背托襟翼10与所述靠垫主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发明的车用一体化靠垫,所述颈托2、背托3和腰托4均由表面层和填充层制成,表面层为皮革层或织物层,填充层为记忆慢回弹层,填充层也可采用其他高柔软度可塑性材质制成。
本发明的车用一体化靠垫,所述靠垫主体1后侧面上设有可重复粘贴层11,可重复粘贴层11能够与原车皮革座椅相贴合。
本发明的车用一体化靠垫结构新颖,主要由颈托、背托和腰托构成,颈托通过固定弹性带和固定卡扣固定在汽车座椅的顶部,腰托底部设置多个挂钩,挂钩能够与汽车座椅底部相连接,使用方便,能够针对颈部、背部、腰部提供全面的支撑和保护,靠垫主体的后侧壁通过可重复粘贴层能够与原车皮革座椅相贴合,极大的提高了汽车乘坐人员的舒适性,适宜大范围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骏,未经潘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66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射用哌拉西林钠制备用的凹槽灭菌车
- 下一篇:自动丝印烫金设备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