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烯酰胺半抗原、人工抗原、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97570.X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8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孙远明;徐振林;吴璟;沈玉栋;雷红涛;肖治理;王弘;杨金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323/62 | 分类号: | C07C323/62;C07C323/60;C07C319/18;C07K14/765;C07K14/77;C07K14/795;C07K1/107;C07K16/44;G01N33/577;G01N33/531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重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烯酰胺 半抗原 人工 抗原 抗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丙烯酰胺半抗原,其特征在于,具有式(Ⅰ)或式(Ⅱ)所示分子结构:
;
其中,n=0~6。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丙烯酰胺半抗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丙烯酰胺溶于碳酸盐缓冲溶液,将具有式(Ⅴ)所示分子结构的带羧基苯硫酚衍生物溶于甲醇溶液,再将带羧基苯硫酚衍生物的甲醇溶液缓慢滴加到丙烯酰胺的碳酸盐缓冲溶液中,避光搅拌,反应结束,真空抽滤,洗涤,取沉淀,干燥获得具有式(Ⅰ)所示丙烯酰胺半抗原;
其中,n=0~6;
或者将丙烯酰胺溶于碳酸盐缓冲溶液,将具有式(Ⅵ)所示分子结构的带氨基苯硫酚衍生物溶于甲醇溶液,将带氨基苯硫酚衍生物的甲醇溶液缓慢滴加到丙烯酰胺的碳酸盐缓冲溶液中,避光搅拌,反应结束,调节混合液pH值,用乙酸乙酯萃取后混合液倾入饱和氯化钠,析出沉淀即得具有式(Ⅱ)所示丙烯酰胺半抗原,
其中,n=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丙烯酰胺溶于碳酸盐缓冲溶液,将具有式(Ⅴ)所示分子结构的带羧基苯硫酚衍生物,溶于无水甲醇溶液,再将带羧基苯硫酚衍生物的甲醇溶液缓慢滴加到丙烯酰胺的碳酸盐缓冲溶液中,丙烯酰胺和带羧基苯硫酚衍生物的质量比为2~3:1,37℃下避光搅拌1h,反应结束,采用真空抽滤法,加蒸馏水洗涤,取沉淀,并在37℃下真空干燥获得具有式(Ⅰ)所示丙烯酰胺半抗原;
其中,n=0~6;
或者将丙烯酰胺溶于碳酸盐缓冲溶液,将具有式(Ⅵ)所示分子结构的带氨基苯硫酚衍生物溶于无水甲醇溶液,再将带氨基苯硫酚衍生物的甲醇溶液缓慢滴加到丙烯酰胺的碳酸盐缓冲溶液中,丙烯酰胺和带氨基苯硫酚衍生物的质量比为2~3:1,37℃下避光搅拌1h,反应结束,混合液用4M盐酸调pH至3,用乙酸乙酯萃取,取水层用4M碳酸钠调pH至9.6,用乙酸乙酯萃取,混合液倾入饱和氯化钠,析出沉淀即具有式(Ⅱ)所示丙烯酰胺半抗原,
其中,n=0~6。
4.一种丙烯酰胺人工抗原,其特征在于,具有式(Ⅲ)或式(Ⅳ)所示分子结构:
;
其中,n=0~6。
5.一种权利要求4所述丙烯酰胺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活泼酯法将权利要求1具有式(Ⅰ)所示分子结构的丙烯酰胺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得到权利要求4具有式(Ⅲ)所示分子结构的丙烯酰胺人工抗原;或者采用重氮法将权利要求1具有式(Ⅱ)所示分子结构的丙烯酰胺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得到权利要求4具有式(Ⅳ)所示分子结构的丙烯酰胺人工抗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具有式(Ⅰ)所示分子结构的丙烯酰胺半抗原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加入1,3-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溶液,4 ℃下磁力搅拌反应过夜,离心后得上清液;将上清液缓慢加入载体蛋白的PBS(pH8.0)缓冲溶液中,4 ℃下反应12 h;离心后,取上清夜,4 ℃下用生理盐水透析3天得到目的产物;所述丙烯酰胺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质量比为1~2:1;
或者将具有式(Ⅱ)所示分子结构的丙烯酰胺半抗原溶于1 mL 1 mol/L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1.1 mL 1 mol/L 的亚硝酸钠溶液,重氮化反应后逐滴加入到载体蛋白的PBS 溶液中,调节溶液pH 值至7.5,4 ℃下用生理盐水透析3 天得到目的产物;所述丙烯酰胺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质量比为3:2~1。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蛋白为牛血清蛋白、匙孔血蓝蛋白或卵清蛋白。
8.一种权利要求4所述人工抗原在制备丙烯酰胺抗体或在检测丙烯酰胺中的应用。
9.一种采用权利要求4 所述人工抗原制备得到的丙烯酰胺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或基因工程抗体。
10.一种权利要求9所述抗体在检测丙烯酰胺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757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抗菌果蜡制备方法
- 下一篇:影码寻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