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相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及其子模块中IGBT开路故障检测容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98506.3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8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徐殿国;李彬彬;杨荣峰;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483 | 分类号: | H02M7/483;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宏威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相 模块化 电平 换流 及其 模块 igbt 开路 故障 检测 容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相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及其子模块中IGBT开路故障检测容错方法,属于电力电子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在高压大功率领域中备受关注。其拓扑结构由多个结构相同的子模块堆叠而成,每个子模块由一个半桥拓扑和一个电容器构成,通过增加子模块数可灵活地扩展到高电压大功率,且其功率元件能工作在较低的开关频率,具备很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很小的电压电流尖峰,以及非常低的输出电压谐波含量等优点,使其十分适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等高压大功率电能变换的场合。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功率元件通常采用性价比高、控制灵活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IGBT是采用压焊引线工艺的键合线型封装,这种封装的IGBT损坏经常是由于引线被电流烧熔后造成的开路。而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内,任一子模块中任一IGBT的开路故障都会导致整机无法工作。虽然每个IGBT的故障率很低,但在高压大功率时MMC将含有成百上千个IGBT,其故障率大大升高,这就造成MMC换流器的可靠性低、维修成本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MMC采用一个半桥拓扑和一个电容器的结构,任一子模块中任一IGBT的开路故障都会导致整机无法工作,造成MMC的可靠性低、维修成本昂贵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三相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及其子模块中IGBT开路故障检测容错方法。
本发明所述三相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它包括A相上桥臂、A相下桥臂、B相上桥臂、B相下桥臂、C相上桥臂和C相下桥臂,
A相上桥臂、A相下桥臂、B相上桥臂、B相下桥臂、C相上桥臂和C相下桥臂构成三相全桥拓扑结构,每个桥臂均由n个子模块和电感器L依次串联构成,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A相上桥臂的正极输出端、B相上桥臂的正极输出端和C相上桥臂的正极输出端相连,并作为三相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正极端;
A相下桥臂的负极输出端、B相下桥臂的负极输出端和C相下桥臂的负极输出端相连,并作为三相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负极端;
A相上桥臂的电感器L和A相下桥臂的电感器L连接在一起,并接三相交流电源的A相;
B相上桥臂的电感器L和B相下桥臂的电感器L连接在一起,并接三相交流电源的B相;
C相上桥臂的电感器L和C相下桥臂的电感器L连接在一起,并接三相交流电源的C相;
每个子模块由第一功率单元1、第二功率单元2和电容C组成,第一功率单元1包括第一IGBT晶体管S1和第二IGBT晶体管S2;第二功率单元2包括第三IGBT晶体管S3和第四IGBT晶体管S4;
第一IGBT晶体管S1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三IGBT晶体管S3的集电极和电容C的一端相连;
第一IGBT晶体管S1的发射极连接第二IGBT晶体管S2的集电极;
第三IGBT晶体管S3的发射极连接第四IGBT晶体管S4的集电极;
第二IGBT晶体管S2的发射极同时与第四IGBT晶体管S4的发射极和电容C的另一端相连,并作为子模块的负极端;
第一IGBT晶体管S1的发射极和第三IGBT晶体管S3的发射极的连接线作为子模块的正极端;
第一IGBT晶体管S1、第二IGBT晶体管S2、第三IGBT晶体管S3和第四IGBT晶体管S4均为带反并联二极管的IGBT。
所述三相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子模块中IGBT开路故障检测容错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每个子模块中的四个IGBT的驱动信号为S1栅极驱动脉冲ug1、S2栅极驱动脉冲ug2、S3栅极驱动脉冲ug3和S4栅极驱动脉冲ug4,
ug1的高电平持续时间为Ton-1,ug3的高电平持续时间为Ton-3,Ton-1=Ton-3,
ug2的高电平持续时间为Ton-2,ug4的高电平持续时间为Ton-4,Ton-2=Ton-4,
ug1和ug3的低电平持续时间为Ton-2+2△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85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