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模制水道组装件的水龙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99594.9 | 申请日: | 200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1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库尔特·贾德森·托马斯;阿尔佛雷德·查尔斯·纳尔逊;德里克·艾伦·布朗;约书亚·R·巴伯;托马斯·C·佩尼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尔塔阀门公司;水星塑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2 | 分类号: | F16K11/02;F16K2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谈晨雯 |
地址: | 美国印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水道 组装 水龙头 | ||
水龙头(10,310)包括模制水道组装件(70,70’),该模制水道组装件(70,70’)具有在基座(72,72’)内覆盖模制的多个管(28,30,66)。
本申请为下述申请的分案申请,
原申请的申请日(国际申请日):2007年3月8日,
原申请的申请号:2007800193002(国际申请号:PCT/US2007/005760),
原申请的发明名称:包括模制水道组装件的水龙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来说涉及自来水水道附件,具体来说,涉及包括模制水道组装件的水龙头。
背景技术
单柄水龙头通常包括控制通向给水口的冷热水流量的混合阀。这样的水龙头已经被广泛接受并且具有共同的构成,使得手柄可在不同的方向上活动以调节水的温度(即冷热水的混合)和流速。
常规的混合阀通常包括经过机械加工的黄铜阀体和相关的黄铜另配件。黄铜阀体通常包括热水进口、冷水进口、以及混合水出口。通常为混合球或可滑动板的可调节阀元件由手柄操控以控制前面所述水的温度和流速。常规的水龙头中,铜管通常被钎焊到阀体的进口和出口以及相关的另配件上。钎焊作业以后,通常进行蚀刻或光亮浸渍作业以清洁被污染的金属表面。
可以理解,这样的常规混合阀具有某些缺点。举例来说,铜管材的成本以及与钎焊和光亮浸渍作业相关联的其他组装成本可能相当可观。光亮浸渍作业也可能导致阀体上不希望有的金属沉积。这样,已知对于水道而言采用塑料可以降低成本,消除金属接触,以及针对酸和其他侵蚀性水况条件提供保护。在自来水水道附件中使用非金属材料在饮用水的质量方面不断受到明显的关切。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美国环境保护署)、NSF International(全民卫生财团国际)、以及其他健康相关的组织都在积极寻求减少水中的金属含量(即铜和铅)。
以前的塑料水龙头往往试图以与黄铜同样的方法使用塑料,即将塑料用作结构部件和水引导机构。这已导致一些问题出现,因为大多数塑料其屈服强度及刚度与黄铜的性能不一样。这会导致需要使用可能难以加工处理的更高级别的材料。或者,为了成本以及较长时间的耐用性,可能使用不那么适合于结构性应用的材料。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有一种包括水道组装件在内的液流给送装置,该水道组装件具有聚合物形成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进口液流输送部件,以及聚合物形成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出口液流输送部件。该水道组装件进一步包括聚合物形成的基座,该基座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并在第一进口液流输送部件的第一端和出口液流输送部件的第一端周围经过整体模制。阀组装件包括与第一进口液流输送部件呈液流相通的第一进入口和与出口液流输送部件呈液流相通的排出口。该阀组装件进一步包括面向基座的上表面并与基座密封接合的下表面。该阀组装件进一步包括一构造为控制第一进入口至排出口的水流的可活动的阀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说明性实施例,有一种水龙头包括保持座和包括由保持座支持的基座在内的水道组装件。热水进口管状构件包括与基座呈液流连接的第一端和构造为与热水源呈液流连接的第二端。冷水进口管状构件包括与基座呈液流连接的第一端和构造为与冷水源呈液流连接的第二端。出口管状构件包括与基座呈液流连接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阀组装件包括与热水进口管状构件呈液流相通的热水进入口和与冷水管状构件呈液流相通的冷水进入口。阀组装件进一步包括与出口管状构件呈液流相通的排出口,以及面向基座的上表面并与基座密封连接的下表面。该阀组装件也包括构造为控制各进入口至排出口的水流的可活动的阀构件。锁定构件以可动作方式与阀组装件连接,并构造为将阀组装件相对于水道组装件紧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尔塔阀门公司;水星塑料有限公司,未经德尔塔阀门公司;水星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95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