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式蒸发器均液分配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0027.0 | 申请日: | 201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7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陈亚平;吴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 |
代理公司: | 江苏永衡昭辉律师事务所 32250 | 代理人: | 齐旺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发器 分配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机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干式蒸发器均液分配元件。
背景技术
蒸发器是制冷机的主要部件之一,干式蒸发器主要应用于中小型制冷机。由于液体制冷剂的流量较小,从进口管进入干式蒸发器封头内再分配到多根传热管内时,因管子位置的差别存在严重的液体制冷剂分配不均问题,使得部分传热管的能力没有全部发挥,影响了整机效率。目前已有的一些干式蒸发器均液分配方案仍然没有很好解决此老大难问题。如有的发明方案在干式蒸发器封头内布置与传热管孔对应的均流孔板,但由于均流孔板与管子的结合处并不严密,故仍然会影响其布液效果;有的虽采用独立节流元件,但没有结合旋流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均匀分配液体且能强化换热的适于制冷机使用的干式蒸发器均液分配元件。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干式蒸发器均液分配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帽檐的圆形帽体,在圆形帽体的顶部设有一对旋流孔,所述一对旋流孔与圆形帽体的内腔相通,所述一对旋流孔的倾斜方向对称于圆形帽体的轴线且用于干式蒸发器传热管进口端制冷剂的部分节流和在传热管内产生旋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思路是利用蒸发器前制冷剂液体要经过节流过程的特点,可将节流过程的一部分压降用于干式蒸发器传热管入口处的节流,使干式蒸发器制冷剂进口封头内自然形成一个均压腔室,从而使制冷剂液体分配均匀化;考虑到入口旋流可强化管内传热,所以设计了一对切向小孔,用于进一步提高换热系数。
1) 在实现制冷剂液体分配均匀的同时应用了旋流强化传热技术。本发明集均匀分配液体和强化传热于一身,在干式蒸发器传热管进口增加阻尼使之在进口封头内形成均压腔,同时利用一对切向斜孔,使制冷剂液体在进入干式蒸发器各个传热管内时转变成旋流状态,从而不仅使液体更加均匀分配在不同位置的管子中,而且使液体在各管内壁面上的分布亦更加均匀,在同样流量下流速增大且管内走的路程延长,气液分层现象得到控制,传热更充分,使干式蒸发器有效换热面积和蒸发量增大(原来因液体分配不均而存在干涸表面),因而性能更优良,可大大提高机组能效或降低成本;
2) 带有帽檐的圆形帽体结构可方便地固定在干式蒸发器传热管子进口位置,内部的大孔可节省材料,2个小孔用于节流和产生旋流,结构非常简单。由于传热管通常只有几mm到十几mm的内径,所以本发明的干式蒸发器均液分配和旋流元件尺寸亦很小,其中的2个切向斜圆孔的结构是考虑制作工艺许可条件下的设计,如果采用叶片等复杂旋流结构则显然难以生产或成本过高。本发明可根据常用管子的尺寸系列用注塑模具大批量生产,成本低,装配方便,适应性强,除了在干式蒸发器传热管进口插入本发明的均液分配元件外,制冷机结构无需有其它任何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主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干式蒸发器均液分配元件,包括:带有帽檐的圆形帽体1,在圆形帽体1的帽体顶部设有一对旋流孔2,所述一对旋流孔2与圆形帽体1的内腔相通,所述一对旋流孔2的倾斜方向对称于圆形帽体1的轴线且用于干式蒸发器传热管进口端制冷剂的部分节流和在传热管内产生旋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00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