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型吸收式热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0432.2 | 申请日: | 201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36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坪内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15/00 | 分类号: | F25B15/00;F25B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型 吸收 式热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式热泵(吸收式冷冻机)。
背景技术
作为有效利用由发动机产生的热(排热)的方法,已知将从发动机流出的排放气体用于吸收式热泵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介绍的技术中,回收排放气体的显热作为吸收式热泵的热源。
但是,根据这种技术,发动机的排热回收效率还是低,需要能提高发动机排热的回收效率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9-2628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一种能利用吸收式热泵来提高发动机排热的回收效率的复合型吸收式热泵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复合型吸收式热泵装置具有:排放气体流路部,发动机的排放气体在上述排放气体流路部中流通;
再生器,其具有利用上述排放气体来加热吸收液与稀释剂的混合液的再生部,将在上述再生部中加热后的上述混合液分离为气相状的上述稀释剂和液相状的上述吸收液;
凝结器,其具有冷却路径,冷却剂在上述冷却路径中流通,上述凝结器通过使由上述再生器得到的气相状的上述稀释剂和上述冷却剂进行热交换而使上述稀释剂凝结来得到液相状的上述稀释剂;
蒸发器,其使由上述凝结器得到的液相状的上述稀释剂蒸发来得到气相状的上述稀释剂;
吸收器,其使由上述再生器得到的液相状的上述吸收液和由上述蒸发器得到的气相状的上述稀释剂接触,由此使上述吸收液吸收上述稀释剂来得到上述混合液,并且将所得到的上述混合液提供给上述再生器;以及
冷却器,其通过使在上述冷却路径中流通的上述冷却剂与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来冷却上述冷却剂,
上述再生部具有:
排热回收部,其具有:交换部,其与上述排放气体流路部相连,上述排放气体流入上述交换部;以及混合液流路部,其与上述交换部以热方式连接,上述混合液在上述混合液流路部中流通,上述排热回收部使上述排放气体和上述混合液进行热交换,由此加热上述混合液并且使上述排放气体中所含的水蒸气凝结而得到凝结水;以及
冷却部,其用上述冷却器使由上述排热回收部得到的上述凝结水蒸发。
本发明的复合型吸收式热泵装置具有再生器、凝结器、蒸发器和吸收器,具有与一般的吸收式热泵相当的部分(以下,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简称吸收式热泵)以及作为排放气体的流路的排放气体流路部,用于回收排放气体的排热的机构(排热回收部、冷却部)与吸收式热泵的再生部为一体。排热回收部利用排放气体的显热来加热吸收式热泵的混合液(吸收液与稀释剂的混合液),并且利用混合液来冷却排放气体,由此使排放气体中所含的水蒸气凝结来回收温热(凝结热,潜热),能用于使吸收式热泵工作所需的混合液的加热工序。
另外,在此,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凝结水由冷却部提供给冷却器而蒸发。利用此时产生的冷热(气化热,潜热)来增强冷却器的冷却作用。即,在本发明中,利用排放气体整体的显热、排放气体中所含的水的潜热(凝结热和气化热)这3种作为排放气体的排热,由吸收式热泵利用这些排热。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复合型吸收式热泵装置,可以提高发动机排热的回收效率,进而可以提高包含发动机和吸收式热泵的装置整体(例如车辆、家庭用发电系统等)的热效率。
本发明的复合型吸收式热泵装置优选具备下述(1)~(5)中的任一项,更优选具备多项。
(1)上述排热回收部具有作为上述凝结水的出口的凝结水流出口和可以使该凝结水流出口开闭的开闭阀,
在上述排热回收部内的上述凝结水的量为规定值以下时,上述开闭阀关闭上述凝结水流出口。
(2)上述排热回收部在上述凝结水的流通路径内具有过滤部,上述过滤部用于除去上述排放气体中所含的、溶解于上述凝结水的酸性成分。
(3)上述冷却部具有将上述凝结水输送到上述冷却器的输液单元,
上述输液单元利用毛细管现象来输送上述凝结水。
(4)上述冷却器具有用于获取上述外部气体的风扇,
上述冷却部具有将上述凝结水输送到上述冷却器的输液单元,
上述输液单元利用上述风扇的动压将上述凝结水输送到上述冷却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未经爱信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04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窄间隙焊缝偏差的脉冲电弧传感检测方法
- 下一篇:缝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