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监控汽车发动机舱内管路或线束干涉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0626.2 | 申请日: | 201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0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阮敏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5/12 | 分类号: | G01D5/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俞华梁;朱海煜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张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控 汽车 发动机舱 管路 干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监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监控汽车发动机舱内管路或线束干涉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整车开发的过程中,发动机舱的布置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发动机舱的各种管路线束错综发杂,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相互干涉的情况,一些关键零部件的干涉经过长期积累可能会产生使相关零件功能失效、或者引发自燃等风险。因此,通过查看试验或试制车来发现及解决这一类问题是发动机舱布置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目前查看主要的方法是车辆处于静止的状态,打开前舱盖进行检查,这样存在两大弊端:1、某些管路之间的干涉情况在车辆处于某种工况下运行时才会出现,停车后检查无法准确判断干涉是否存在;2、即便通过线束、管路上的摩擦痕迹发现了干涉的位置,也无法准确判断干涉情况是在何种工况下产生的,从而不能直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监控汽车发动机舱内管路或线束干涉的装置,包括:多对带绝缘垫的环形金属触片,所述多对带绝缘垫的环形金属触片中的每对环形金属触片配置成固定在两个不同的、可能存在干涉的所述管路或线束上;以及多个LED发光二极管,每对所述LED发光二极管与每对环形金属触片串联从而形成一条支路;其中,当在所述汽车发动机舱内所述管路或线束之间发生干涉时,所述多对带绝缘垫的环形金属触片中的一对环形金属触片相互接触,从而使所该对环形金属触片所在支路上的LED发光二极管接通并发光。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金属触片的厚度为0.2至0.3mm,宽度为2mm至12mm。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金属触片与所述绝缘垫相互粘结,从而使所述金属触片在固定在所述管路或线路上时与其保持绝缘。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金属触片易于弯折,从而能够固定在各种尺寸的管路或线束上。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金属触片的尾端设置有圆孔,用于连接线束。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环形金属触片的中点朝向潜在干涉点的方向,并且连接线束的一端远离所述潜在干涉点的方向。
上述装置还可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所述LED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环形金属触片所在的支路串联。
附图说明
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配合具体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金属触片安装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监控汽车发动机舱内管路或线束干涉的装置的电路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监控汽车发动机舱内管路或线束干涉的装置的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介绍的是本发明的多个可能实施例中的一些,旨在提供对本发明的基本了解,并不旨在确认本发明的关键或决定性的要素或限定所要保护的范围。容易理解,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发明的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其它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发明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实时监控汽车发动机舱内管路或线束干涉的装置。该装置能在工程车辆行驶过程中,全时段实时监控发动机舱内某些特定位置的管路线束的干涉情况,一旦有干涉情况发生,装置便会发出警报,并能直观显示出干涉的延续时间、擦碰频率等信息,使车内试车员能实时了解干涉情况并准确记录。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该装置包括若干对带绝缘垫的环形金属触片、金属触片连接线束、LED发光二极管、蜂鸣器、蜂鸣器开关、总开关、电源指示灯、控制面板、调压电阻、电池组等。其中每对金属触片通过线束与一个LED发光二极管串联,组成一个支路,若干对金属触片组成若干个支路,各支路相互并联,并与蜂鸣器串联,与电池组相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06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