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1781.6 | 申请日: | 201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4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季冬;张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季冬 |
主分类号: | C05G3/08 | 分类号: | C05G3/08;A01C2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8000 重庆市涪陵***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肥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申请是申请号201110127538.5、申请日2011年05月17日,发明名称“一种增氧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栽培肥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室内盆栽观赏植物的缓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盆栽花卉施肥以无机肥为主,肥效猛、不易掌握施用量,容易烧苗;而有机肥没有经过专门处理、易变质造成小环境污染;目前国内外在盆栽花卉中也有缓释肥的应用,使得肥效较稳定、对环境污染小,但总的来说其缓释效率还不够理想、同时现有缓释肥对盆景土壤破坏力大,易造成土壤板结、肥效下降等等问题。
现有的缓释肥是将有效成分进行包膜达到缓释,而包膜层成分复杂、对土壤施用后有一定破坏力;若现有缓释肥被大面积施用后对土壤的这种影响被分散、土壤自身的调节功能可将这种破坏力慢慢消化,而若现有缓释肥被施用于盆景植物,因盆景土壤面积很小、那么这种对土壤的破坏力就被放大、对盆景土壤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释肥料,该缓释肥缓释效期长,同时还有着持续释氧、增加室内含氧量和消除室内化学异味的功用,特别适合用于室内盆栽花卉。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缓释肥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无溶剂残留、包合温度低,适合于湿、热敏感的过氧化脲的包合,且包合率高、包合物稳定,便于规模生产和推广。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
一种缓释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由有效量的过氧化脲—β-环糊精包合物、过氧化脲(PerureaCO(NH2)2·H2O2)及β-环糊精组成;所述过氧化脲—β-环糊精包合物是以过氧化脲为内核、β-环糊精为外层;所述过氧化脲—β-环糊精包合物占89%-98.5%,过氧化脲及β-环糊精占1.5%-11%,以摩尔百分含量计。
优选地,本发明缓释肥中,过氧化脲与过氧化脲—β-环糊精包合物中的过氧化脲之和:β-环糊精与过氧化脲—β-环糊精包合物中的β-环糊精之和=1:1,以摩尔比计。
上述缓释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β-环糊精与过氧化脲混合后加入反应器中,采用超临界流体法将β-环糊精、过氧化脲进行包合反应;所述超临界流体法是以CO2为介质。
为了减少包合反应成本、提高包合率,本发明通入超临界流体CO2进行包合反应的温度优选为120-150℃、压力为13-18Mpa,反应6-8h。
具体地说,上述缓释肥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将摩尔比为1:1的β-环糊精与过氧化脲固形物混合均匀后加入反应器中;
在150℃、15MPa下,保持超临界流体CO2流体通过氧化脲与β-环糊精的混合物6h,释放反应器压力,从上部分离出二氧化碳可供循环使用;从反应器下部得到包合物,经减压干燥后得到增氧缓释肥。处于超临界状态的CO2流体此处既是一种对β-环糊精与过氧化脲的混合物起溶解均质作用的载体(SCF),又作为一种具有优越传质能力促进β-环糊精-过氧化脲包合过程进行的超临界流体(SCF)。
本发明缓释肥的施用方法:
将本发明缓释肥与MnO2按质量比为1:20混合作为药剂层,将所述缓释肥与MnO2组成的药剂层置于花卉盆景的壤土层之上,培土层以下,按盆景正常浇水方式进行浇水;所述培土层为盆景用土,如赤玉土或爪哇火山岩。
每次浇水即有新生态氧[O]↑释放到室内空气中,同时包合物中尿素逐渐缓释出,起到长久肥效。增氧缓释肥的功效机理:本发明缓释肥含氧化脲(CO(NH2)2·H2O2)与β-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所述包合物为CO(NH2)2·H2O2进入β-环糊精空腔内被保护起来,当浇水时,少量H2O浸入β-环糊精空腔中,置换出部分H2O2,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新生态氧[O]↑,与此同时尿素CO(NH2)2也释放出,形成长久持续肥效。
过氧化脲的β-环糊精包合物水溶反应机理说明:
包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季冬,未经杨季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17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