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源温度分段可控的轮胎电磁加热硫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3030.8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4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丁玉华;杨卫民;张金云;邓世涛;焦志伟;薛梓晨;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35/12 | 分类号: | B29C35/12;B29C33/38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鲍光明 |
地址: | 2642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源 温度 分段 可控 轮胎 电磁 加热 硫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生产技术及设备领域,详细地讲是一种热源温度分段可控的轮胎电磁加热硫化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轮胎硫化工艺在经历了胶囊替代水胎的技术变革之后其设备结构已趋于稳定,胶囊硫化形式虽然较早期的水胎机外定型硫化效率提高了近一倍,但仍存在一定缺陷。一方面,轮胎的胎肩及胎圈部位胶料层较厚,硫化时相比胎冠、胎侧等胶料层薄的部位需要更多的热量才能达到硫化平坦期,因此理想的轮胎硫化条件是胎肩、胎圈对应的热源温度高,而胎侧、胎冠所对应的热源温度低,但在实际硫化生产中,饱和蒸汽通入硫化胶囊后将热量传导给胎坯,胎坯各处受热并无差异,当胎肩、胎圈部位的胶料达到硫化平坦期时,胎冠、胎侧处的胶料往往已严重过硫,这大大降低轮胎的性能。另一方面,硫化工序需要消耗大量的蒸汽,但这些蒸汽实际被轮胎吸收利用的却很少,大部分被消耗在无效的管路循环当中,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等压变温”原理的氮气硫化技术,虽然在节能方面效果明显,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通入胶囊内部的高温蒸汽会因冷凝作用沉积于胶囊底部,致使胶囊上下侧部位温度不同,从而引起传热不均,轮胎上下胎侧产温差较大,轮胎硫化质量降低,虽然各轮胎厂通过优化中心机构上的喷气孔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热不均现象,但这一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轮胎硫化工艺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效率高,能源消耗少,胎坯上下胎侧受热一致且热源温度分段可控的轮胎电磁加热硫化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源温度分段可控的轮胎电磁加热硫化装置,设有可伸缩的金属内模具,其特征是,内模由宽鼓瓦、窄鼓瓦、胀缩机构及与宽鼓瓦、窄鼓瓦固连并起支撑作用的筋板组成,宽鼓瓦和窄鼓瓦沿周向相互交替排列,组成鼓瓦的每块宽鼓瓦、窄鼓瓦各处的纵向外轮廓曲线都与成品轮胎的内轮廓曲线一致,内模具处于胀开状态时宽鼓瓦和窄鼓瓦紧密贴合,在外形上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在与筋板接触的宽鼓瓦及窄鼓瓦表面中部开设有型腔,型腔内灌封有相变材料,每一块宽鼓瓦及窄鼓瓦背面安装有两组电感量相同的电磁线圈,电磁线圈对称分布于鼓瓦纵向中心线的左右两侧,绕线方向沿鼓瓦纵向,电磁线圈缠绕在“|”形磁芯上,绕线方向沿鼓瓦纵向,电磁线圈表面覆盖有隔热层,最外层为外壳,两个“|”形磁芯对称分布于筋板的左右两侧。
本发明还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缠绕在两“|”形磁芯上的两组电磁线圈由一根长导线串联而成,再与变频控制电路连接。缠绕在两“|”形磁芯上的两组电磁线圈是并联的,分别与控制电路连接。宽鼓瓦上电磁线圈的电感量大于窄鼓瓦上电磁线圈的电感量,相差15μH~25μH。宽鼓瓦、窄鼓瓦由铁质材料制成。筋板及外壳由不导磁的金属材料制成。宽鼓瓦、窄鼓瓦内部中心及两端位置装有热电偶,以对鼓瓦表面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形磁芯由具有导磁功能的合金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电磁加热方式替代蒸汽、过热水等传统传热介质,传热效率高,能源消耗降低,且内模具中蓄含的相变材料可根据胎坯不同部位硫化时的热量需要对鼓瓦温度分段控制,从而保证胎坯较难硫化部位达到硫化平坦期的同时,防止较易硫化部位过硫,因此轮胎硫化质量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热源温度分段可控的轮胎电磁加热硫化装置的内模具胀开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热源温度分段可控的轮胎电磁加热硫化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热源温度分段可控的轮胎电磁加热硫化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宽鼓瓦;2、硅胶;3、“|”形磁芯;4、外壳;5、隔热层;6、电磁线圈;7、筋板;8、热电偶;9、相变材料;10、胎坯;11、窄鼓瓦。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未经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30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P瓶盖专用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智能电网安全督查自动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