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热传送板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3155.0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4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朱余宏;胡丽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晨润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14 | 分类号: | B32B5/1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39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热 传送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热传送板及制备方法,本传送板有较强的隔热阻热功能,防止热熔聚乙烯塑料挂壁,属于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很多塑料产品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聚乙烯,在塑料产品成型的前,需要将塑料热熔,形成液体形态,塑料产品的原料在热熔箱内被热熔成液体,通过传送设备传送到热塑设备,形成塑料模具或产品。对传送设备要有严格的保温要求,和防止热熔塑料粘附在设备内壁,目前的传送设备内壁总是会粘附热熔塑料,要定期地使用清洗剂清洗,设备要周期性停机清洗,设备停机后,再次使用时,要进行预热,使得设备内部环境达到让热熔塑料能正常传送状态,温度通常在150°以上,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且不利于工业上的连续生产,人们一直在研究一种能延长热熔塑料传送设备停机清洗周期的方法,但是目前尚未较好的可实施的方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热传送板及制备方法,本涂层可以有效防止热熔塑料粘附,阻挡热量散失,保持稳定的传送设备内部环境,本方法能有效保证支撑层、真空层和保护层的固定位置,以及连接稳定,节省材料,涂层的厚度较传统涂层较薄,且节省了传统的隔热板材使用。
一种隔热传送板,包括最内层的碳末层和中间的支撑层,最外层的保护层,所述碳末层与支撑层之间、支撑层与保护层之间分别设置有两道真空度不等的真空层,相邻真空层之间隔有镀银玻璃,从内到外分别为第一真空层、第二真空层、第三真空层和第四真空层。
所述支撑层为合金钢,保护层为酚醛树脂。
所述真空层中设置有十字型的支撑杆,支撑杆与镀银玻璃垂直,支撑杆的高度为2~8cm。
所述第一真空层、第二真空层、第三真空层和第四真空层的真空度比值,3~2:1.5~1.3:1:0.7~0.5,第一真空层的真空度为85kpa。
制造隔热传送板的方法,步骤如下:
(1) 取厚度不小于3.5cm的合金钢,进行酸洗、除锈、抛光;
(2) 取厚度为0.2~1.0cm的玻璃,表面镀银;
(3) 将支撑杆垂直固定在步骤(1)所得的合金钢上下表面,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步骤(2)所得玻璃表面,玻璃的另一侧表面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酚醛树脂或者碳末层;
(4) 将步骤(3)所得的多层混合版材两端用矩形超硬塑胶支撑架支撑,支撑架上包裹聚苯乙烯塑料,聚苯乙烯塑料与碳末层、玻璃、支撑层和保护层均密封;
(5) 步骤(4)所述聚苯乙烯塑料在第一真空层、第二真空层、第三真空层和第四真空层的一端分别留有抽真空孔,通过真空孔抽吸形成内部真空,达到真空层内部真空度后,将抽真空孔密封。
本发明,隔热性能稳定,真空层隔断内外的热量传递,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碳末层,2—第一真空层,3—第二真空层,4—支撑层,5—第三真空层,6—第四真空层,7—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一种隔热传送板,包括最内层的碳末层1和中间的支撑层4,最外层的保护层7,所述碳末层1与支撑层4之间、支撑层4与保护层7之间分别设置有两道真空度不等的真空层,相邻真空层之间隔有镀银玻璃,从内到外分别为第一真空层2、第二真空层3、第三真空层5和第四真空层6。本发明,在支撑层4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两道真空层,真空层隔断热量传递,两道真空层提高隔热效果。
所述支撑层4为合金钢,保护层7为酚醛树脂。合金钢的结构稳定,支撑能力强,不会变形,酚醛树脂是较好的保温材料。
所述真空层中设置有十字型的支撑杆,支撑杆与镀银玻璃垂直,支撑杆的高度为2~8cm。支撑杆的高度就是真空层的高度,一定的高度保持较好的隔热效果。
所述第一真空层2、第二真空层3、第三真空层5和第四真空层6的真空度比值,3~2:1.5~1.3:1:0.7~0.5,第一真空层2的真空度为85kpa。第一真空层2最靠近热熔剂,需要的隔热效果最大,真空度最大,第三真空层5要隔断第四真空层6与支撑层4的热量传递,所以真空要提高。
制造隔热传送板的方法,步骤如下:
(1) 取厚度不小于3.5cm的合金钢,进行酸洗、除锈、抛光;
(2) 取厚度为0.2~1.0cm的玻璃,表面镀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晨润工贸有限公司,未经滁州晨润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31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