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带轧制生产线对中导向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03414.X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2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玺;徐秀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9/16 | 分类号: | B21B39/16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超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制 生产线 导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带轧制生产线对中导向系统。
背景技术
板(带)加工生产线的对中导向机构有很多种,如由丝杠、螺母直接带动对中导板、由油缸(带位移传感器)直接带动对中导板。有的对中不太准确、有的成本高或不适应热轧及较恶劣环境等。现代冷轧、热轧主轧线及纵、横剪,矫直等精整线及各种生产线的生产速度、质量和自动化水平都不断提高,因此生产线中任何一环节都要与之相适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带轧制生产线对中导向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板带轧制生产线对中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马达、轴承支座、油缸、丝杠、支座和对中导板;所述支座上设置有丝杠,丝杠两端设置有两个轴承支座,油马达通过轴承支座与丝杠相连,丝杠上设置有左右两个油缸,两个油缸上的油缸活塞杆头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对中导板相连。
所述丝杠上设有左右旋螺纹,左右两个油缸分别设有左螺母和右螺母,左右旋螺纹分别与左螺母和右螺母相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
提供一种适用于冷轧、热轧主轧线及纵横剪、拉伸矫直等各种精整线、辅线等板带加工生产线的对中导向机构。具有简单、方便、快速、准确、成本低(不需传感器等)的特点,可以适应和满足高速度、高质量、高自动化水平生产线程序控制的需要,实现现代化自动轧制。
该对中导向机构采用生产前丝杠、螺母进行开口度微调调整,生产时只控制油缸即可,简单、方便、快速、准确,不需传感器等降低使得成本低,适用于程序控制,可以完成自动轧制过程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原理图。
附图标记为:
1—油马达、2—轴承支座、3—油缸、4—丝杠、5—右螺母、6—支座、7—对中导板、8—左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调整简单、操作快速准确,使用灵活方便,满足板带对中导向、纠正跑偏要求的板带轧制生产线的对中导向机构。适用于冷轧、热轧主轧线及纵横剪、拉伸矫直等各种精整线、辅线等。在生产线中该机构可实现对板带对中导向、保证其中心与生产中心线重合。如在轧机入口、出口为板带对中导向,以保证其中心与轧制线重合,纠正跑偏。
参见图1,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板带轧制生产线对中导向系统的具体结构为:
包括油马达1、轴承支座2、油缸3、丝杠4、支座6和对中导板7;所述支座6上设置有丝杠4,丝杠4两端设置有两个轴承支座2,油马达1通过轴承支座2与丝杠4相连,丝杠4上设置有左右两个油缸3,两个油缸3上的油缸活塞杆头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对中导板7相连。
本发明中的丝杠4上可设有左右旋螺纹,左右两个油缸3可分别设有左螺母8和右螺母5,左右旋螺纹分别与左螺母8和右螺母5相连接。
油马达1驱动丝杠4转动,丝杠4上有左右旋螺纹分别与左螺母8和右螺母5连接,左螺母8和右螺母5分别与两侧油缸3本体连为一体,两侧对中导板7与两侧油缸3上的油缸活塞杆连为一体。油缸3驱动对中导板7在工作位或原始位,油缸3位置由油马达1驱动丝杠4、左右螺母完成。
用油马达1驱动丝杠4转动,丝杠4转动使左螺母8和右螺母5在导槽中同时向内或向外运动,进而连同油缸3本体、对中导板7一起移动,实现两侧对中导板7开合,调好所需开口度。两侧油缸3上的油缸活塞杆分别直接控制两侧对中导板7前进、后退。油马达1驱动丝杠4进而带动对中导板7移动,油缸3上的油缸活塞杆也可以直接控制两侧对中导板7前进、后退,油马达控制的宽度较为慢速,油缸控制的对中宽度较为快速。
本发明有三种动作状态,其动作要求为:
1、在生产线工作前,油缸活塞杆带动对中导板7缩回;
2、油马达1驱动丝杠4、左右螺母,按工艺要求调好对中导板7所需开口度,生产准备工作完成;
3、生产线工作时,板(带)需要对中导向时,油缸杆带动对中导板伸出;不用时油缸杆带动对中导板缩回。在自动轧制时可编入程序里。当生产线需要该对中导向机构投入工作时,只需控制油缸3动作即可。
本实施例没有详细叙述的部件和结构属本行业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结构或常用手段,这里不一一叙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34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椰子水的创新防褐变技术
- 下一篇:抑制白三烯生成的*二唑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