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侧耳类食用菌的林地培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03709.7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0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曹德宾;迟明峰;李少辉;于清军;谭红岩;李清军;鲍德友;王艳青;宁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承德黄林硒盛菌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067500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耳 食用菌 林地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耳类食用菌的林地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统计,中国现已查明真菌种类多达1500种以上,其中已人工驯化栽培成功的有60多种。中国的食用菌产品已经出口到126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食用菌年产值突破600亿元,成为举世瞩目的食用菌产业大国。由于科技的普及带动作用,我国的食用菌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到目前为止,人工栽培食用菌产量每年保持约15%左右的递增率,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但由于病虫害等问题,食用菌在人工栽培生产中使用了大量高浓度的杀菌、杀虫药物,不可避免的会在产品中存有残留毒素,尤其杀菌药物中的苯类物质、硫类物质等,更是相当严重的污染物质。尽管政府相关部门一再强调使用生物类药物,科研部门不断呼吁“以防为主”的防治原则,但我国的食用菌生产属于千家万户齐上阵的分散式生产模式,加之缺少相关培训和检验检测等制约制度,大量使用药物,已经成为一种近乎必须的生产要素。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中含有某些有害残留物质给出口造成很大障碍。此外,人工栽培食用菌需要的设施投入高、占用耕地面积大。
大量相关资料说明,目前国内的“林菇结合、林菌结合”,只是如鲁、苏、豫、冀等地在人工速生杨树等树种的经济林下,建造拱棚或露天进行人工栽培食用菌。但是,该类经济林因处于城镇或村庄边缘地带,除受当地化工厂、医院、垃圾以及粉尘企业的大气以及环境污染外,还极易受到人畜的不自觉污染,其产品与普通大棚栽培的产品,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耳类食用菌的林地培育方法,解决残留毒素、易于污染、设施投入高、占用耕地面积大的问题,满足人们对天然、有机的侧耳类食用菌的需求。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侧耳类食用菌的林地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郁闭度平均值为0.6~0.8的原生态林地作为培菌区,在地面上打土坑,相邻土坑的间距为20~100厘米;
(2)将预先制作的侧耳类食用菌的菌棒切成小菌柱,在所述土坑中放入所述小菌柱,用土填埋所述小菌柱,并踩实以保证所述小菌柱上覆土的厚度为1~8厘米,即为培菌穴,然后对所述培菌穴喷浇水,以湿透覆土;
(3)在子实体生长阶段,依据空气湿度条件,每天进行0~4次喷雾增湿,以保持培菌区相对空气湿度为70~90%,在5~36℃条件下,培育7~30天即可出菇,经出菇期管理,即可采收。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原生态林地的郁闭度平均值为0.7,所述土坑为使用一次成坑器打出的深、长、宽各15~25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土坑,相邻土坑的间距为30~60厘米,其中离树干最近的土坑离树干的距离为0.5~1米。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将每个预先制作的菌棒切成2~3个小菌柱,在每个所述土坑中放入1个所述小菌柱,用所述步骤(1)挖出的土填埋所述小菌柱,并踩实以保证所述小菌柱上覆土的厚度为2~5厘米,即为培菌穴。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所述喷雾采用微喷管道,所述微喷管道挂设在离地面1.8~3米高的树枝上,相邻所述微喷管道的间距为6~10米,阴雨天气时,不予喷雾。
优选地,所述菌棒的制作方法包括:
(a)将木屑与沼液按照料水比为1:0.7~0.9进行拌料,以湿透木屑,不足水分补充清水,进行发酵处理;
(b)加入辅料后,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然后后熟培养,并制成菌棒。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所述木屑为原生态林的阔叶树的木屑,所述木屑未经任何化学方法处理、并且未沾附或污染人工化学物质;所述沼液的pH值为6.5~7.5;所述木屑与所述沼液按照料水比为1:0.8进行拌料;所述步骤(b)中,后熟培养的温度条件是2~10℃。
优选地,
所述步骤(2)中喷浇水之后,喷洒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消毒所述培菌区;
所述步骤(3)中采收之后,对所述培菌穴喷浇水,然后喷洒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消毒所述培菌区;
所述对所述培菌穴喷浇水采用符合GB5084的农田灌溉用水。
优选地,所述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1~1wt%,每平方米用药量为50~150毫升。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所述经出菇期管理,即可采收,具体包括:采用符合GB5749的生活饮用水对培菌区空间喷雾,掌握六到八分熟采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承德黄林硒盛菌业有限公司,未经承德黄林硒盛菌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37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