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径管非变薄镦胀成形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4076.1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7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张国俊;张海英;白玲;张初旻;莫伟伟;俞凯逸;毛睿;陈光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26/033;B21D26/047;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径管非 变薄 成形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变径管非变薄镦胀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左推头、左冲头、管坯、右推头、右冲头、定模、动模;其中,定模包括固定上模与固定下模,动模包括移动上模与移动下模;所述定模用于锁紧零件并限制其沿轴线移动;所述动模用于抱紧零件并在补料液压缸的作用下推动零件一起向定模移动实现镦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固定上模与固定下模相对位于该装置的上下两侧;所述左冲头贯穿位于所述左推头的轴线方向上,在相对的另一端,所述右冲头贯穿位于所述右推头的轴线方向上。
3.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成形装置的变径管非变薄镦胀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设备需要实现镦筋和胀形两种进给,分别通过液压缸实现;锁模缸带动固定上模下行合模后,移动上模和固定上模分别和移动下模和固定下模合模;左、右冲头用于挤压聚氨酯橡胶,橡胶受挤压向受力薄弱区域变形,进而实现胀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该成形方法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工作前期准备:固定上模、固定下模各自固定好并打开,移动下模放置在固定下模内,左、右冲头和左、右推头通过控制系统停置在适当位置,管坯内预先填充好聚氨酯橡胶;
(2)合模:将管坯放入移动下模型腔内,移动上模合模,固定上模下行合模;
(3)镦胀成形:移动模具抱紧管材,在镦胀进给液压缸作用下左推头推动移动模具前行,实现补料,右侧推头前行抵住管材右端,在成形区积聚“余料”;于此同时在胀形进给液压缸的作用下左、右冲头前行,挤压聚氨酯橡胶,在压力的作用下成形区管坯胀形,对补料量与胀形量的加载路径完成优化,实现零件的成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未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407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