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扎把介质的焊接和切断装置以及含有该装置的纸币扎把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4334.6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4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谢卫平;司徒叠强;陈凡;胡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3/04 | 分类号: | B65B13/04;B65B13/32;B65B2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华辉;周端仪 |
地址: | 510663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质 焊接 切断 装置 以及 含有 纸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融专用设备,特别是一种应用在纸币扎把机上的扎把介质的焊接和切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纸币扎把机的扎把介质模块包括焊接和切断单元,结构一般有两种:(1)焊接和切断单元为一体的,在捆扎介质被焊接和切断后,捆扎纸带接头外部有一小段未能被焊接;(2)另一种为焊接和切断单元分开设置,在切断捆扎纸带后,再次焊接捆扎纸带接头外部区域,可以解决结构(1)的问题,但其体积较大,经济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捆扎介质的焊接和切断装置,能够使结构简单小型化,同时还能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包含上述装置的纸币扎把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捆扎介质的焊接和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驱动元件连接并由其驱动的固定元件,固定元件的运动轨迹与垂直方向成小于90°的夹角;
用于焊接扎把介质的焊接元件,用于切断扎把介质的切断元件,焊接元件和切断元件固定在固定元件上,且焊接元件和切断元件两者的工作部位在水平方向上有高度差;
用于承托纸币的托持元件,位于焊接元件和切断元件下方;
与托持元件连接向托持元件提供一个向上的复位弹力的弹性元件。
所述的固定元件安装在与垂直方向成小于90°夹角的直线轨道上并可沿该直线轨道移动。
所述的夹角为30°-60°。
所述的驱动元件为齿轮,固定元件上对应位置设有齿条,与驱动元件啮合。
所述的弹性元件为压缩弹簧,与托持元件底部抵触。
在水平位置上,所述的切断元件的工作部位高于焊接元件的工作部位。
包含上述装置的纸币扎把机。
本发明可在焊接捆扎纸带后进行切断,然后再次焊接捆扎纸带接头外部区域,同时整个结构简单紧凑,符合设备小型化的趋势,同时还能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焊接元件和切断元件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多功能刀具架7(由切断元件1、焊接元件2、固定元件3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托持元件5、弹性元件6两个状态的示意图;
图4a-图4c分别是本发明三个连续操作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特定例子。
本发明是一种应用在纸币扎把机上的捆扎介质的焊接和切断装置,包括多功能刀具架7(由切断元件1、焊接元件2、固定元件3组成,如图2所示)、驱动元件4、托持元件5、弹性元件6等。
固定元件3与驱动元件4连接并由其驱动,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元件4为齿轮,固定元件3上对应位置设有齿条31,与驱动元件4啮合,当驱动元件4转动,通过齿条31将驱动元件4的转动变为固定元件3平移。
固定元件3的运动轨迹与垂直方向成小于90°的夹角,例如,固定元件3通过两侧的凸缘32安装在与垂直方向成小于90°夹角的直线轨道(未在图中示出)上,当驱动元件4并可沿该直线轨道移动。夹角的大小与纸带8的设置角度有关,优选的,夹角为30°-60°。
焊接元件2用于焊接扎把介质(即纸带8)。切断元件1用于切断扎把介质(即纸带8),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切断元件1为带有锯齿型刃口的刀片。在本技术方案中,焊接元件2和切断元件1是一起固定在固定元件3上的,且两者的工作部位(焊接元件2的焊接点和切断元件1的刃口)在水平方向上有高度差,如图1、图4a-图4c所示。优选的,在水平位置上,所述的切断元件1的工作部位高于焊接元件2的工作部位。
托持元件5用于承托纸币,隔空的位于焊接元件2和切断元件1下方。弹性元件6与托持元件5连接,向托持元件5提供一个向上的复位弹力。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6为压缩弹簧,与托持元件5底部抵触,如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43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