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粒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04425.X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3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何强;陈士府 | 申请(专利权)人: | 溧阳市金梧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22 | 分类号: | B01J2/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粒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粒机。
背景技术
为响应国家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号召,将农业三废(秸秆、花生壳等)、木屑、竹屑等废弃物,压制成可用于锅炉燃烧的生物质颗粒,代替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不仅节约了能源,也更加的环保。因此,就需要一种将农业三废压制成生物质颗粒的机器,即制粒机。目前,制粒机虽然已经在市场上屡见不鲜,但是产量都不高,而且都是采用的一个环模与两个压辊的结构,环模上布满了模孔,由于环模与压辊之间工作面宽、摩擦力大,压制过程中,将近25%的电能都消耗在压辊与环模的摩擦上,并且环模与压辊的磨损也很大,因此耗能、寿命短等问题也一直伴随着制粒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产量高、设备寿命长,又节约电能的制粒机。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粒机,包括底座、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喂料装置、进料管、送料管、压制装置、传动装置。
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第一电机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压制装置与所述第一电机之间通过所述传动装置连接,所述进料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进料管的上端与所述喂料装置连通。
所述喂料装置位于所述传动装置的上方。所述送料管的上端与所述喂料装置的下侧连通,所述送料管的下端与所述压制装置连通。
进一步,所述压制装置包括主轴、环模、与所述主轴一端连接的主轴压板、两根并向设置在所述主轴压板上的压辊轴、以及四个压辊。
进一步,每根所述压辊轴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压辊,每根所述压辊轴上的两个所述压辊之间有间距,两根所述压辊轴上的所述压辊以所述主轴的轴心线轴对称。
所述环模上设置有六排模孔,每相邻三排所述模孔分为一组,两组所述模孔之间有间距,两组所述模孔之间的间距,与每根所述压辊轴上的两个所述压辊之间的间距相同。
分别设置在两根所述压辊轴上、且以所述主轴的轴心线轴对称的两个所述压辊,同时与一组所述模孔对应贴合。
进一步,所述进料管的一侧设置有进料槽。
进一步,压制装置上设置有观察孔。
进一步,所述喂料装置的下侧设置有导轨。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物料从进料槽加入到进料管中,通过电机将物料输送到喂料装置,喂料装置将物料输送到压制装置中。在压制装置中,物料被卷入环模和压辊之间,通过挤压后被挤入环模的模孔中,在模孔中成形,并不断向模孔外端挤出,再由切刀把成形的颗粒切成所需的长度,最后成形颗粒流出压制装置。整个制粒过程操作简单,且生产效率很高。
将原来的双压辊改为四只压辊,每个压辊的工作面降低50%以上,每根压辊轴上的两只压辊之间有间距,因此,这相当于降低了压辊与环模之间的工作面,进而降低了摩擦,不仅避免了电能过多的消耗在摩擦上,减少了环模与压辊之间的磨损,也使得设备运行更加顺畅,提高了产量。
环模上不再布满了模孔,减少了钻孔数,提高了环模的强度。
每个压辊都通过压辊轴承与压辊轴连接,因此,相当于压辊轴承也从2个增加到4个,分散了压辊轴承的受压强度,提高了压辊轴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粒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制粒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压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压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环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制粒机,包括底座1、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喂料装置10、进料管6、送料管11、压制装置12、传动装置2、进料槽7和第三电机13。
传动装置2与第一电机3均设置在底座1上,压制装置12与第一电机3之间通过传动装置2连接,传动装置2的作用是带动压制装置12运转。压制所需的动力由第一电机3发出后,经传动装置2传递到压制装置12。
第二电机4设置在进料管6的下端,进料管6的上端与喂料装置10连通,进料槽7设置在进料管6的一侧。物料经进料槽7加入,通过第二电机4的带动,输送至喂料装置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溧阳市金梧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溧阳市金梧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44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