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04495.5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5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治国;胡桂林;李国能;郑友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89 | 分类号: | B01J23/89;B01J35/02;H01M4/9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唐银益 |
地址: | 310023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质子 交换 燃料电池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催化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它具有高效、对环境友好、噪音低及可靠性高等优点,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然而,燃料电池商业化应用目前还受到成本高、耐久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和基础设施不足等方面的制约,其中被誉为万能催化剂的Pt催化剂是一大制约因素。催化剂是燃料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几乎决定着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进程。目前,一台100 kW的燃料电池汽车约需100g的Pt,而Pt在地壳中已探明的储量仅为39000 t。稀缺性决定了其成本必然会随着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而急剧上升。因此,人们围绕各种低Pt和非Pt催化剂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开发出二元、三元甚至四元合金催化剂,但此类催化剂中过渡金属在酸性条件下易流失,从而使催化剂稳定性降低。另一方面,人们也开始研究其他非Pt贵金属催化剂如Pd基、Ir基、Ru基等和非贵金属催化剂,如碳化物、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氮化物等,但迄今为止,此类非Pt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都不及Pt催化剂。铂做为燃料电池催化剂目前仍存在如下严重问题:(1)储量少。(2)价格昂贵。(3)抗毒能力差。因此,探寻高活性、低成本的低铂或者非铂催化剂对燃料电池广泛应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开发出高性能、低载量、高稳定性的电催化剂,以减少对Pt的依赖,降低燃料电池的成本,已成为燃料电池研究领域内亟需解决的难题。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在纳米尺度上对金属催化剂颗粒的结构进行理性设计和化学裁剪有可能显著改变金属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获得性能更好的催化剂。核壳结构(核@壳)纳米双金属粒子,相对于单金属和传统双金属(合金或二元金属)而言,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及表面性质。核壳结构不仅保持原有金属核的物理化学性能,而且还具有包覆层优良的金属特性。纳米金属颗粒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及表面性质,因而在催化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Pt基核壳结构催化剂具有以下优势: (1)Pt利用率和催化活性提高;(2)催化剂稳定性提高;(3)增强催化剂活性与其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以贵金属为壳层的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合成和表征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研究证明,以Pt为壳层的M@Pt(M为Co,Ni,Cu等过渡金属)核壳型催化剂对氧还原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一方面,Pt壳层可防止过渡金属的溶解,防止电催化活性的衰减,增加Pt的比表面积,提高Pt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核壳催化剂的核/壳之间可产生相互作用,添加过渡金属引起Pt氧还原反应(ORR)催化性能提高的机理主要是:减小了Pt-Pt之间的距离(几何效应),形成了具有更多5d轨道空位的电子结构,导致氧的π电子向Pt表面转移的增加(电子效应)。其中Co@Pt催化剂表现出较高ORR活性。
钌虽然也是贵金属,但其储量约为铂的4倍,价格仅为铂的1/7左右。钌基催化剂对氧还原具有好的催化活性,具有其他非贵金属不具备的耐酸性能。同时,钌还具有抗甲醇及甲醇氧化中间体毒化的性能。因此,制备新型结构的钌基低铂催化剂,研究其在燃料电池电化学催化中的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以提高催化剂性能,降低Pt用量为目的,提供了一种新型核壳结构燃料电池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本发明是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包括导电载体和三元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其具体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步,通过还原CoCl2·6H2O制备Co粒子,在CoCl2的乙醇溶液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乙醇溶液作为稳定剂,在搅拌下缓慢加入NaBH4的乙醇溶液进行还原制备纳米Co粒子,所得产物固液分离后得到Co纳米粒子;
(2)第二步,采用乙二醇还原RuCl3和Co粒子悬浮溶液制备Co@Ru核壳型纳米颗粒,上一步制备的Co粒子分散在乙二醇中,搅拌下加入一定量的PVP作为稳定剂,搅拌30min后,逐滴加入RuCl3的乙二醇溶液,混合均匀后,用NaOH乙二醇溶液将pH值调为11~12,升温到100~120℃反应1~4h,降温后固液分离得到Co@Ru核壳纳米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44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机器视觉的精密器件在线尺寸测量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纯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