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丹山消脂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05049.6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6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盛国光;李晓东;陈树和;徐建良;黄育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734 | 分类号: | A61K36/734;A61K9/16;A61P1/1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安国;乔宇 |
地址: | 43006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丹山消脂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备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丹山消脂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肝脏是人体中起代谢作用的重要器官,它对脂类的吸收、消化、转化、合成、分解等都起着重要作用,并可以使体内的脂肪保持动态平衡。目前认为在一般情况下,肝内脂肪的含量占肝重的5%,其中百分之六十以上为磷脂,另外甘油三脂占1%,胆固醇则约占0.5%,它是构成细胞膜和其他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1]。在组织学上,肝实质的脂肪化程度达到30%以上的时候,或肝细胞内脂肪的储积达到肝湿重的5%以上时,便可称之为脂肪肝了。随着脂肪肝的发病率和检出率的日渐增多,其已经成为一种多发的、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隐患,所以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2,3]。有临床研究表明,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在5.2%到11.3%之间。有研究证实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发病的年龄也有偏小的趋势,其发病率也越高[4]。
在中医学中虽然没有“脂肪肝”这一病名,但按其临床表现和症状,大多数可归于“胁痛”、“肝着”、“痰痞”、“痰浊”、“积聚”、“痞满”等病证范畴,认为脂肪肝与郁痰贮积及肾脾亏虚有关。古代的医学家在所述痰证里提到的体胖身重,胸胁痞满,纳呆食少,眩晕头风,四肢倦怠,七情抑郁等,这些症状大多都与现代的脂肪肝患者们所表现的证候有其相似之处[5]。故其病因病机,一般多认为是因饮食不节、嗜肥甘厚味或嗜酒成性以致于脾胃肝胆功能紊乱,肝气郁滞,淤血内阻,湿热薰蒸,痰浊胶结而致形成脂肪肝病证。
现代研究认为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有高蛋白饮食、高脂、嗜酒、临睡前加餐、睡眠过多、嗜睡以及有肥胖症或糖尿病、脂肪肝家族史等;而有规律的劳动强度和工作节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以及少量饮酒是保护脂肪肝的重要因素。所以说调整及控制饮食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控制和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措施。而在当今医学中,西药没有特别有针对性的特效药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来进行治疗,而是提倡饮食调节,加强运动等手段来减肥及减脂,从而达到治疗及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目的。然而一般因为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的不规律,无法或较少有时间从事运动锻炼等原因,人们往往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放弃了基本治疗。而在中医药里却有着消脂,降低血脂,防止胆固醇在肝脏内沉积等重要的药物,如山楂、何首乌、草决明、泽泻等等。本文就是用过中药对患者进行治疗,在临床治疗中观察病人的病情情况,得出中药在这一方面确实有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预防保健措施的相对滞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日益增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主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NASH)、脂肪性肝硬化三种病理类型。而脂肪性肝炎(NASH)是造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的重要环节,阻断这一环节,能够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后,因此开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治疗方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逐渐增加,在西方国家患病已占成人20-30%,国内一般人群占10-24%,在肥胖人群中占57.5-74%,其中脂肪性肝炎占30-50%。若NAFLD进一步发展约有15%患者发展至肝硬化,3%进展至最终的肝衰竭。NAFLD目前已成为世界乃至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积极开展对脂肪肝的防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医学和社会价值。
在治疗学上,目前临床上西医主要使用口服西药为主:如保护肝细胞、对抗脂质过氧化的水飞蓟素、增强肝细胞脂类代谢、稳定肝细胞膜的必需磷脂(商品名:易善复)、熊去氧胆酸、胰岛素增敏剂等。但没有足够的数据显示其确切疗效,且价格高。关于降血脂药物的运用仍有争议,由于许多降血脂药可促使血脂更集中于肝脏进行代谢,反而可能促进脂质在肝内的蓄积,并进一步损害肝功能。事实上至今尚无降血脂药物对肝内脂肪沉积本身有减轻作用的直接证据。且大多数降脂药具有肝毒性,故降血脂药物在NAFLD的治疗中需慎重使用。
中医认为过食肥甘厚味,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引起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精亏损,致湿邪、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淤积于肝所致。本病本虚标实,病位在肝,与脾、肾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主张按胁痛、积症、黄疸、肝着等辩证施治。中医药治疗因其临床上确有一定的疗效,且价格低廉,无明显毒副作用,在防治NAFLD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而被许多医家及社会的广泛认可。中医药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中医院,未经湖北省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50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