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供语音识别功能的方法及其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05497.6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6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金熙云;安由美;金善花;全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0L15/00 | 分类号: | G10L15/00;G10L15/06;G06F3/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波波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供 语音 识别 功能 方法 及其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供语音识别功能的电子设备和方法。更详细地,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中通过用户的语音来校正错误识别的语音指令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此类多媒体设备易于携带,便携电子设备已成为现代人的必需品,并已发展到提供比如语音和视频呼叫功能、信息输入和输出功能以及数据存储功能等多种服务。
例如,电子设备已发展成能够提供电话簿,游戏,短消息,电子邮件(e-mail)消息,早晨叫醒呼叫,MPEG-1音频层(MP3)播放器,数字摄像机,无线互联网服务等的多媒体设备。
此外,在最近几年,已经推出了使用语音识别技术的电子设备。语音识别技术源自输入存在电话簿中存储的名字并创建呼叫的功能和语音到文本(STT)功能等,能够应用于电子设备语音识别技术已不断增长,并为进一步控制电子设备的操作提供了可能。
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感测用户的语音指令并激活文本消息功能,日程安排功能,摄像机功能等。这是由于电子设备可以识别用户的指令以用于功能控制。
然而,最近,语音识别性能已改善,使得除了允许用于功能激活的指令之外,还允许对相应功能的细节控制。
作为示例,描述文本消息功能。用户能够使用语音指令在输入消息内容后指定文本消息的接收方。
在分析从用户接收到的语音指令后,电子设备以文本形式提供分析结果的列表,以便执行文本消息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分析结果列表中包括与所分析的指令相似的指令,并输出最终列表。从最终输出列表中,用户通过触摸输入或按键输入选择针对他/她打算执行的功能的指令。输出列表是如下列表:包括电子设备准确识别的指令,也可能包括电子设备错误识别的指令。
在使用文本形式的分析结果的情况下,用户可以直接选择用于所需功能的指令,并可以准确且快速地执行所需功能。然而,这不是基于语音识别来执行指令选择过程,所以无法满足希望通过语音识别控制电子设备的用户的需求。
因此,需要一种系统和方法,针对在电子设备中通过用户的语音来校正错误识别的指令的装置和方法。
以上信息作为背景信息提供,仅帮助本公开的理解。对于上述任何内容是否可作为关于本发明的现有技术没有任何判定也没有任何断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方面在于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点并提供至少以下优点。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电子设备中改善语音识别功能的性能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电子设备中通过用户的语音指令校正错误识别的指令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是提供电子设备中当感测到指令校正请求时更新指令识别结果的装置和方法。
以上方面通过提供用于提供语音识别功能的方法及其电子设备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电子设备中提供语音识别功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果输入语音指令,输出预测指令的列表,所述预测指令是与输入的语音指令相似的候选指令;当输入用于校正所输出的候选指令的校正指令时,更新预测指令列表;以及如果校正指令与更新的预测指令列表中相似度高的指令匹配,执行与语音指令相对应的语音识别功能。
创建和输出预测指令的列表可以进一步包括:从预测指令的列表中定义和输出与输入的语音指令相似度高的候选指令。
更新预测指令列表可以进一步包括:从预测指令列表所包括的候选指令的列表中,删除与输入的语音指令相似度高的候选指令,并更新先前创建的预测指令列表;和在更新的预测指令列表中,定义并输出与输入的语音指令相似度高的候选指令。
在电子设备中提供语音识别功能的方法可以包括:请求重新输入所输入的语音指令中错误识别的指令;和创建预测指令的列表,所述预测指令是与重新输入的指令相似的候选指令。
错误识别的指令可以按照音频形式、文本形式和标记(marking)中的至少一种输出。
创建预测指令的列表包括:按照与输入的语音指令的相似度的顺序整理候选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54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