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指纹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05583.7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2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宋琤;徐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4/02 | 分类号: | C09D4/02;C09D4/06;C09D7/12;C09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纹 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耐指纹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和手提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使用者对其外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求其色彩美观大方、手感舒适外,还要求其表面具有耐磨、耐刮伤及耐指纹的性能。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 101701129A中公开了一种紫外光固化涂料用于提高便携式电子产品塑料外壳的耐磨、耐刮伤及耐指纹性能,但其使用了安息香或α-羟基异丙基苯甲酮等光引发剂,这些光引发剂容易导致涂层黄变或产生不良气味。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 1557882A中公开了一种紫外光固化涂料用以提高塑料外壳耐指纹性能,但其无法满足便携式电子产品的耐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通过电子束扫描方式固化的耐指纹涂料,使其具有优良的耐磨、耐刮伤及耐指纹的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指纹涂料,其化学组分含量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0 ~ 25 wt%,硅烷偶联剂15 ~ 35 wt%,纳米二氧化硅5 ~ 8 wt%,含氟丙烯酸酯10 ~ 20 wt%,聚四氟乙烯蜡5 ~ 10 wt%,消泡剂BYK-052 0.1 ~ 1.0 wt%,余量为有机溶剂。
所述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硅烷偶联剂的摩尔比为1:1。
所述硅烷偶联剂是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3-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平均粒径为20纳米。
所述含氟丙烯酸酯是丙烯酸六氟丁酯或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或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或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或丙烯酸十三氟辛酯或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
所述有机溶剂是甲苯或二甲苯或正丁醇或丙酮或醋酸丁酯或其中几种的混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耐指纹涂料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滴加到装有硅烷偶联剂和有机溶剂的反应瓶中,控制滴加速度,使反应瓶内温度低于25 ℃,滴加完毕,搅拌反应3 ~ 4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纳米二氧化硅、含氟丙烯酸酯、聚四氟乙烯蜡和消泡剂BYK-052,持续搅拌1.5 ~ 2.0 小时,即得所述耐指纹涂料。所述滴加速度是50毫升/小时至1升/小时。
本发明所提供的耐指纹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优良的耐磨、耐刮述及耐指纹性能;制备原料较易获得,价格低廉,具有低制备成本。制备方法简便,所需设备简单,适宜大规模生产应用,特别适合用于手机和手提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耐指纹涂料采用电子束扫描固化,不黄变,无气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以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前后所述宗旨的范围下,变化实施都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实施例1: 一种耐指纹涂料,其化学组分含量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0 wt%, 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5wt%,纳米二氧化硅6.5wt%,丙烯酸六氟丁酯15wt%,聚四氟乙烯蜡7.5wt%,消泡剂BYK-052 0.5wt%,甲苯12wt%和丙酮13.5wt%。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硅烷偶联剂的摩尔比为1:1。纳米二氧化硅的平均粒径为20纳米。
将71.1克(0.5 摩尔)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滴加到装有89.7克(0.5摩尔)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50毫升甲苯及60毫升丙酮的反应瓶中,控制滴加速度60毫升/小时,使反应瓶内温度22 ℃,滴加完毕,搅拌反应3.5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聚四氟乙烯蜡和BYK-052,持续搅拌1.5 小时,即得所述耐指纹涂料。
实施例2:一种耐指纹涂料,其化学组分含量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0wt%, 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1wt%,纳米二氧化硅5wt%,丙烯酸十二氟庚酯19wt%,聚四氟乙烯蜡5 wt%,消泡剂BYK-052 0.5wt%,甲苯8.5wt%和丙酮11wt%。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硅烷偶联剂的摩尔比为1:1。纳米二氧化硅的平均粒径为20纳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师范大学,未经江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55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合成UAN高氮缓释液体复合肥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地沟油的快速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