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红薯为主要原料酿造的酱油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05944.8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9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孔令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令军 |
主分类号: | A23L1/238 | 分类号: | A23L1/23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薛伯奇 |
地址: | 22113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薯 主要原料 酿造 酱油 | ||
技术领域
本产品涉及到调味品领域,具体是一种以红薯为主要原料酿制的酱油。
背景技术
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美国生物学家发现,甘薯中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叫脱氢表雄酮(DHEA),可以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结肠癌和乳腺癌。每100克鲜红薯仅含0.2克脂肪,产生99千卡热能,大概为大米1/3,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同时又能有效地阻止糖类变为脂肪,有利于减肥、健美。红薯不仅是健康食品,还是祛病的良药,中医学认为甘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金薯传习录》说它有6种药用价值:治痢疾和泻泄;治酒积和热泻;治湿热和黄疸;治遗精和白浊;治血虚和月经失调;治小儿疳积。《陆川本草》说,红薯能生津止渴,治热病口渴。
红薯在我国广为栽培,而且产量甚高,价格低廉。用红薯作原料加工的产品很多,据检索,还未见有用红薯作原料酿制酱油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红薯的利用,以红薯为原料酿制调味酱油。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以红薯为主要原料酿造的酱油,所用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红薯30%-70%、豆饼30%-70%。
所述的一种以红薯为主要原料酿造的酱油,所用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红薯40-60%、豆饼40-60%。
所述的一种以红薯为主要原料酿造的酱油,所用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红薯50%、豆饼50%。
所述的一种以红薯为主要原料酿造的酱油,其酿制工艺如下:
第一步:将豆饼用等量的清水润料;
第二步:将红薯洗净,切成2-3mm的薄片,与润水后的豆饼充分混合均匀;
第三步:用旋转式蒸锅蒸熟,至料蒸熟糊化;
第四步:熟料冷却至42-45℃时,加入0.2-0.5%的酱油曲,充分搅拌均匀,采用传统的厚层通风制曲;
第五步:将曲料入发酵池发酵10-20天,温度保持在40-45℃;
第六步:用沸水分次淋油,混合,加热至80-95℃灭菌,检验后,包装即可。
红薯营养丰富,被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具有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的作用。采用红薯酿造酱油,不仅成本低,而且具有红薯特有的香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红薯70%、豆饼30%
(1)将豆饼用等量的清水润料;
(2)将红薯洗净,切成2mm的薄片,与润水后的豆饼充分混合均匀;
(3)用旋转式蒸锅蒸熟,至料蒸熟糊化;
(4)熟料冷却至42℃时,加入0.2%的酱油曲,充分搅拌均匀,采用传统的厚层通风制曲;
(5)将曲料入发酵池发酵10天,温度保持在40℃;
(6)用沸水分次淋油,混合,加热至80℃灭菌,检验后,包装即可。
实施例2
红薯50%、豆饼50%
(1)将豆饼用等量的清水润料;
(2)将红薯洗净,切成3mm的薄片,与润水后的豆饼充分混合均匀;
(3)用旋转式蒸锅蒸熟,至料蒸熟糊化;
(4)熟料冷却至45℃时,加入0.5%的酱油曲,充分搅拌均匀,采用传统的厚层通风制曲;
(5)将曲料入发酵池发酵20天,温度保持在45℃;
(6)用沸水分次淋油,混合,加热至90℃灭菌,检验后,包装即可。
实施例3
红薯40%、豆饼60%
(1)将豆饼用等量的清水润料;
(2)将红薯洗净,切成2.5mm的薄片,与润水后的豆饼充分混合均匀;
(3)用旋转式蒸锅蒸熟,至料蒸熟糊化;
(4)熟料冷却至43℃时,加入0.3%的酱油曲,充分搅拌均匀,采用传统的厚层通风制曲;
(5)将曲料入发酵池发酵15天,温度保持在43℃;
(6)用沸水分次淋油,混合,加热至85℃灭菌,检验后,包装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令军,未经孔令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59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摩擦气缸抗侧向力测试装置
- 下一篇:蜂蜜冻干粉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