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07043.2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0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吕伟新;魏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伟新;魏丽君 |
主分类号: | G08B7/06 | 分类号: | G08B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51635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报警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报警器。
背景技术
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生活中的安全隐患也日趋复杂。现如今各种失窃案频发,盗取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如何保证财产安全已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有各式各样的防盗报警器,一些报警器若恢复报警开关,报警器便会停止工作,为保证报警效果,市场上虽然有一旦触发开关便会不间断报警的报警器,但由于其结构加工复杂,往往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防盗报警器。
一种报警器,包括:电源、总开关、报警开关和蜂鸣器,所述报警器还包括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第四触点、第一衔铁、第二衔铁和线圈,
所述第一衔铁和所述第二衔铁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触点和所述第四触点连接,所述第一衔铁和所述第二衔铁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三触点对应;
所述总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的一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报警开关的一端、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三触点连接;
所述报警开关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触点均与所述线圈的一端连接;
所述线圈的另一端和所述蜂鸣器均与所述电源的另一极连接;
所述蜂鸣器还与所述第四触点连接。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所述第四触点和所述电源连接。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计时器,所述计时器与所述第四触点和所述电源连接。
上述报警器只通过继电器和报警开关便可实现断报警,结构简单,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报警器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报警器10的电路示意图。报警器10包括:电源100、总开关200、报警开关300、继电器400、蜂鸣器500、指示灯600和计时器700。
继电器400包括:第一触点401、第二触点402、第三触点403、第四触点404、第一衔铁405、第二衔铁406和线圈407,第一衔铁405和第二衔铁406的一端分别与第二触点402和第四触点404连接,第一衔铁405和第二衔铁40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触点401和第三触点403对应。
总开关200的一端与电源100的一极连接,另一端与报警开关300的一端、继电器400的第一触点401和第三触点403连接。
报警开关300的另一端和第二触点402均与线圈407的一端连接。
线圈407的另一端、蜂鸣器500、指示灯600和计时器700均与电源100的另一极连接。
蜂鸣器500、指示灯600和计时器700还与继电器400的第四触点404连接。
初始状态下,总开关200和报警开关300断开。第一衔铁405和第二衔铁406与第一触点401和第三触点403分离。
需要启动报警器10时,连通总开关200即可。
需要报警时,连通报警开关300,此时继电器400连通获得电能,线圈407中流入电流,产生电磁感应,使得第一衔铁405将第一触点401和第二触点402连通,第二衔铁406将第三触点403和第四触点404连通。
第三触点403和第四触点404连通后,蜂鸣器500、指示灯600和计时器700均获得电能,蜂鸣器500发出警报声,指示灯600照明提示报警,计时器700开始计时,以便后续推测出报警开关300被触碰的时间。
第一触点401和第二触点402连通后,即便报警开关300,线圈407还是能够持续与电源100保持连通状态,获得工作电能,实现不间断报警。
上述报警器10只通过继电器400和报警开关300便可实现断报警,结构简单,利于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伟新;魏丽君,未经吕伟新;魏丽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70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