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眼底相机的环形照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07224.5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0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巩岩;李春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3/14 | 分类号: | A61B3/14;A61B3/12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陶尊新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眼底 相机 环形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光学领域,具体涉及眼底显微成像领域。
技术背景
通过对人眼视网膜毛细血管的观测,可以正确的诊断出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及全身微循环系统的改变。然而人眼是一个复杂的光学系统,即使正常的人眼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像差。人眼内部各屈光介质厚度、折射率不均匀,不同人眼表面曲率偏差严重。自然界中光线进入眼球后,虽然能够照亮人眼眼底,但光线很弱,不足以用来对人眼眼底成像。由于人眼角膜的反射光相对眼底的亮度来说过于强大,因此眼底相机必须包括一个能用较强的光照亮人眼眼底的照明系统和一个能避开人眼角膜上的强烈反射光对底片影响的成像系统。
要减少角膜上的反射光,可以通过照明系统在人眼角膜上形成一个环行的亮斑。中央暗斑区挡住了大部分入射到角膜上并且极有可能要直接反射回到接目物镜的近轴光线,而且由于人眼角膜的曲率半径较小,使得亮环区的反射光线反射角度大而不能重新返回到接目物镜中。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自适应光学技术已经成功运用到医用光学领域。使用自适应光学成像技术能够实现人眼视网膜的高分辨率成像。已在中国专利公报上公开的有:专利名称为自适应光学视网膜成像系统,公开号CN1282564A;专利名称为一种基于双压电片变形镜的自适应光学视网膜成像系统,公开号CN101612032;专利名称为视度自调节液晶自适应像差校正视网膜成像的光学系统,公开号为CN101766472A;专利名称为普适性液晶自适应像差校正视网膜成像系统,公开号为CN101791212A等专利,其中公开号为CN1282564A和公开号为CN101612032的专利,使用变形镜作为波前校正器,没有考虑人眼角膜反射光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容易产生杂散光,在像面上易产生鬼像。公开号为CN101766472A和公开号为CN101791212A的专利中使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代替变形镜作为波前校正器,在照明光路中添加可变环形光阑产生环形平行光束照明人眼眼底。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在角膜处形成环形照明,但是它却避开了光源均匀性最好、强度最高的中心区域,降低了视网膜上光照的均匀度,能量利用率低;且使用可变环形光阑增加了仪器成本,变换环形光束半径时使响应速度变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眼底相机中照明系统能量利用率低、视网膜照明不均匀且使用环形光阑高成本等问题,提供一种眼底相机的环形照明装置。
一种眼底相机的环形照明装置,该装置包括闪光灯、聚光镜、半透半反镜、匀光镜、轴锥镜组、二向色耦合器、中继镜、中空反射镜、滤波小孔和接目物镜;所述闪光灯发出的光经聚光镜和匀光镜后变为准直平行光,所述准直平行光经轴锥镜组后形成环形平行光,环形平行光经二向色耦合器、中继镜、中空反射镜、滤波小孔和接目物镜后在人眼角膜上形成环形光斑;其特征是;所述轴锥镜组包括负轴锥镜和正轴锥镜;环形光斑的内径r通过公式一计算:
公式一、
式中,d为负轴锥镜和正轴锥镜之间的距离,n为轴锥镜玻璃折射率,θ为轴锥镜的锥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72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切割及刮除装置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部分加氢碳五馏分综合利用的组合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