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碱低熔点光学玻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7839.8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3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培;王宏志;汪庆卫;李浩业;林芸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3/068 | 分类号: | C03C3/068;C03C3/15;C03C4/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碱低 熔点 光学玻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碱低熔点玻璃及其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碱低熔点光学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手机、笔记本等电子产品中的光学元件的使用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光学元件尺寸向小型化、微型化方向快速发展,这就使得光学元件加工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同时给光学元件的加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上世纪70年代出现了光学玻璃模压成型技术,所谓光学玻璃模压成型技术,就是利用玻璃从熔融态向固态转化的过程为连续可逆的热加工性质,在玻璃转变温度Tg附近,对玻璃和模具进行加温加压,一次性将光学玻璃模压成达到使用要求的光学元件,从而摒弃了传统的粗磨、精磨、抛光磨边以及定心等工序,直接一次成型,大大节省了小型微型光学元件加工时的人力、物力,缩短了光学元件的加工时间,降低了光学元件的成本。由于这种新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光学玻璃加工方法,对玻璃坯料和模具进行加温加压,一次性将玻璃模压成达到光学玻璃的使用要求,这就对玻璃和模具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玻璃光学元件模压成型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玻璃成型的方法,玻璃的种类和坯体,模具材料与模具加工技术,都是玻璃模压成型中的关键技术。对于光学玻璃而言,玻璃组成、料性、膨胀系数、转变温度等参数是模压技术的关键,玻璃膨胀系数越低,玻璃在模压过程中产生的应力越小,模压成品率越高,玻璃膨胀系数越高,在压制成型前后的骤冷骤热过程中,玻璃内部应力越大,玻璃越容易破损,因而膨胀系数大的玻璃不适用于低成本的精密模压成型。玻璃的转变温度要低,这样可以大幅度延长模压模具的寿命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保证玻璃光学元件表面光滑、平整或良好的曲率,因此,为适用这种新的光学玻璃模压技术,要求开发出新的光学玻璃组分,以满足这种新技术、新工艺,这种新的玻璃组成必须兼顾玻璃的转变温度和玻璃的膨胀系数,玻璃转变温度尽量低(小于500℃)和热膨胀系数尽量小(小于85×10-7/℃),适宜于光学玻璃的一次模压成型。
美国专利7,767,605公开了一种铌酸盐磷酸盐低熔点光学玻璃的组分和制备方法。主要组分如下:P2O515to35%,Nb2O535to60%,Na2O0.1to少于15%,BaO0to少于25%,Gd2O30to5%,K2O0to10%,Li2O0to10%,Bi2O30to15%,MgO0to10%,CaO0to10%,SrO0to10%,ZnO0to3%,SiO20to5%,B2O30to5%,Al2O30to4%,Ta2O50to5%,ZrO20to3%,TiO20to10%,WO30to20%and Sb2O30to0.1%。该专利选用铌酸盐磷酸盐系统制备低熔点光学玻璃,并且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和色散,但该专利中玻璃的转变温度在600℃之上,不适合于光学元件的模压成型。
日本专利2012-211041公开的玻璃组成为20.0-40.0wt.%B2O3,1.0-10.0wt.%SiO2,0.1-8.0wt.%Al2O3,3.0-15.0wt.%RO,10.0-40.0wt.%R2O,10.0-40.0wt.%ZnO,1.0-15.0wt.%WO3,12.0wt.%或更少Ln2O3,0-5.0%TiO2。其中R2代表Li、Na、K;R代表Mg、Ca、Sr、Ba;Ln代表Y、La、Gd,该专利用于中低折射率玻璃的制备。专利中R2O含量在10.0-40.0wt.%范围内,碱金属含量高,可以降低玻璃的转变温度,但也使得玻璃的化学稳定性下降,热膨胀系数大幅提高,这不利光学元件的长期使用,专利中没有提到由于碱金属氧化物的加入,对玻璃膨胀系数的影响,专利中还含有TiO2,也会降低玻璃系统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78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