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螺纹非接触激光线测量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08340.9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5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于生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生海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31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纹 接触 激光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内螺纹非接触激光线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内螺纹检测是工程检测中需要解决的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基础问题之一,其在工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实现石油工业管道螺纹以及机床加工领域的精密标准件的快速检测、采集、应用和生产支持。
工业生产特别是机械制造中,螺纹是数量最大,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要素,可用于紧固、连接、密封、传动、传力和精密定位等。因此螺纹连接在机器制造和仪器制造工业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于不同的螺纹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参数,如螺距、导程、螺纹升角、理论齿高、中径、顶径等。而有一些参数对于某种螺纹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产生了许多测量单项指标的测量方法,例如测量螺纹中径d,螺距P,牙型半角和大、小径等。为保证各种螺纹达到其功能,必须对螺纹各几何参量进行检测。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应用螺纹量规和其它通用量仪和一些螺纹测量仪对螺纹进行检测。螺纹测量的现有方式“
1.对于一般标准螺纹,都采用螺纹环规或塞规来测量。
2.螺纹千分尺是用来测量螺纹中径的。也可以用量针测量螺纹中径的方法称三针量法。
3.齿厚游标卡尺用来测量梯形螺纹中径牙厚和蜗杆节径齿厚。
4.其他参数测量用专用量具和仪器。
这些检测方法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它们都须人工直接进行操作,测量精度跟操作人员有密切地关系;
2.很多方法在检测过程中测量仪器要与螺纹发生直接接触,其结果是导致螺纹的损伤及测量精度的下降;
3.因方法的局限性导致传统螺纹测量精度相对较低;
4.整个测量过程耗时耗力,工作效率低下。
对于以上的这些缺点,研究人员也花费了大量地精力,对螺纹的检测方法进行不断地改进。但因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螺纹检测的数据处理方面和对传统测量方法的一些优化上,很难有本质上的转变。
人们迫切希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优良的适于工程应用的内螺纹非接触激光线测量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效果优良的适于工程应用的内螺纹非接触激光线测量方法。
本发明一种内螺纹非接触激光线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非接触激光线测量方法是利用激光三角法获取待测内螺纹的图像信息,然后用控制器进行后处理计算内螺纹的各项参数,据此判定被检测件2是否合格,并最终完成整个测试过程;激光三角法获取待测内螺纹的图像信息的具体过程内容要求依次是:
使用激光器1向被检测件2上选定的被检测部位发出激光束,激光束在被检测部位反射,使用反射镜3将反射回的光线传给光学放大系统4,然后光学信号经面阵CCD成像系统5处理后再通过图像采集卡6传递到控制器7进行后续处理。
所述内螺纹非接触激光线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螺纹非接触激光线测量方法中,激光器1发出的激光经会聚透镜垂直投射到被检测件2表面,光线漫反射后经接收透镜最终成像到接收器件即光学放大系统4的表面,光学放大系统4上获得的光斑的中心位置由激光器1与被检测件2上的被测表面的距离决定;
当被检测件2的表面发生位移改变时,激光束的光轴与光学放大系统4中的接收透镜光轴间的夹角α发生变化,通过检测光学放大系统4上的光斑成像的位移变化量x,根据相似三角形各边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被测物体表面的位移量y;据此操作最终描绘出被检测件2上目标监测区域表面的三维形态。
控制器7中可以借助软件进行下述的后续处理:
可以使用对应上述测量方法的专用检测软件的交互界面,实现选择软件交互模块,设定待检测内螺纹型号,尺寸自动进行存档,屏幕显示打印、存储等功能;
①系统初始化:设置内螺纹预定参数值,误差值;
②被检测件2被测表面区域的图像采集后保存为图象文件
③进行螺纹检参数计算: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获得螺纹轮廓并计算参数;
④螺纹判废处理:按照设定的公差要求,根据系统设定的误差对螺纹的油管进行判废与否的对应处理;
⑤显示或者打印方式输出按照生产实际要求给出检测结果及报表。
控制器7中的后续处理:是确认被检测件2上螺纹的下述基本参数:螺距、导程、螺纹升角、理论齿高、中径、顶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生海,未经于生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83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快速精确转动的机械手
- 下一篇:点位机机头升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