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水中放射性核素分析前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09932.2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5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胡小华;潘景荣;黄秋红;苏晓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T7/00 | 分类号: | G01T7/0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高爽 |
地址: | 10002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水 放射性 核素 分析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水中放射性核素分析前处理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简便、易行,准确度高的海水中放射性核素分析前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环境监测与评价中,海水中放射性核素是一项重要的检测参数。目前国内尚未有海水中放射性核素分析前处理技术标准方法,通常借鉴普通淡水中放射性核素分析的相关标准,这些标准主要采用蒸发法分别对γ核素和总α总β进行前处理。但是由于海水蒸发后产生残渣量太大,从而稀释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比活度,而本身环境中放射性核素比活度较低,于是该种处理方法会带来相当大的误差。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海水中放射性核素分析前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便、易行,准确度高的海水中放射性核素分析前处理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海水中放射性核素分析前处理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海水样品的酸度调至pH=1~2;
第二步、每升海水样品加入0.08~0.12mL混合载体;混合载体:ρ(Cs+)=5~7mg/mL,ρ(Co2+)=18~22mg/mL,ρ(Fe3+)=38~42mg/mL,ρ(Ba2+)=38~42mg/mL,ρ(Pb2+)=38~42mg/mL;
第三步、每升海水样品加入0.15~0.25g磷钼酸铵和0.15~0.25g硫酸铵,搅拌,静置;
第四步、将的第三步中的上清液虹吸至另一空容器中,剩余混合溶液进行抽滤,滤液合并至同一容器中,沉淀烘干;
第五步、在的第四步所得滤液中调节酸度至pH=8~10,搅拌,静置;
第六步、将的第五步所得的上清液虹吸弃去,抽滤剩余混合溶液,滤液弃去,沉淀烘干;
第七步、将第四步和第六步所得沉淀合并、磨碎、混合均匀。
第三步中,搅拌1~2小时,静置24~36小时。
第五步中,搅拌1~2小时,静置24~36小时。
第一步中,使用浓硝酸调节酸度。
第五步中,使用氨水调节酸度。
本发明是一种将海水中放射性核素共沉淀的技术,可以实现γ核素、总α总β分析联合制样,而且不存在残渣带来的干扰问题,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得到较大的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水样酸化;选择浓硝酸,将50L海水样品的酸度调至pH=1;
第二步、向海水样品中加入4mL混合载体;混合载体:ρ(Cs+)=5mg/mL,ρ(Co2+)=18mg/mL,ρ(Fe3+)=38mg/mL,ρ(Ba2+)=38mg/mL,ρ(Pb2+)=38mg/mL;
第三步、向海水样品中加入共沉淀剂;共沉淀剂为磷钼酸铵和硫酸铵,每升海水样品加入0.15g磷钼酸铵和0.15g硫酸铵,搅拌1小时,静置24小时;
第四步、沉淀分离并干燥;将的第三步中的上清液虹吸至另一空容器中,剩余混合溶液进行抽滤,滤液合并至同一容器中,沉淀在低温电热板上烘干;
第五步、在沉淀分离后的溶液中调节酸度;在的第四步所得滤液中用氨水调节酸度至pH=8,搅拌1小时,静置24小时;
第六步、碱性条件下沉淀分离并干燥;将的第五步所得的上清液虹吸弃去,抽滤剩余混合溶液,滤液弃去,沉淀在低温电热板上烘干;
第七步、沉淀合并;将第四步和第六步所得沉淀合并、磨碎、混合均匀。
用第七步中所得的样品制备样品源,用总α、总β测量仪进行总α测量,得到海水样品源测量结果。
在第二步中,加入一定量的铀、钍和镭标准溶液,其它步骤同上,得到的测量结果为海水加标测量结果。
取相同量的铀、钍和镭标准溶液,直接蒸发制样品源,用总α、总β测量仪进行总α测量,得到标准测量结果;
用海水加标测量结果减去海水样品源测量结果,与标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相对误差为-3.6%。
实施例二
本发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水样酸化;选择浓硝酸,将50L海水样品的酸度调至pH=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未经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99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