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波长可调的激光输出方法和可调激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11285.9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1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代溪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5/06 | 分类号: | H01S5/06;H04B10/572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9 | 代理人: | 陈霁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长 可调 激光 输出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长可调的激光输出方法和可调波长的激光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密集波分复用系统(DWDM)以及其他一些光通信领域,需要用到对波长可以进行调节的激光光源,以便实现网络节点的灵活配置以及波长的重新调度。目前常用的可调激光器主要有:取样光栅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激光器(SG-DBR laser)、外腔激光器(External Cavity Tunable Laser-Tunable ECL)以及分布反馈式激光器阵列可调激光器(DFB Laser Array)等。但这些可调激光器的设计大都比较复杂,价格较高,阻碍了该技术在网络设备中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在短距城域的波分复用网络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长可调的激光输出方法和可调激光装置,可以实现一种简单低成本的波长可调的激光输出方法,通过改变可调激光装置的工作温度,即可以可控制方式改变多纵模光信号的中心波长,从而实现了简单、低成本的可调波长的光信号输出。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长可调的激光输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热电制冷器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调节激光器的工作温度,从而使激光器激发出当前工作温度所对应的多纵模光信号,并且使所述多纵模光信号在峰值波长处与滤波器的透射峰值相对应;
滤波器将所述多纵模光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与所述峰值波长频率相应的单频光信号;
反射镜将所述单频光信号的部分反射回所述激光器;
所述激光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单频光信号的中心波长锁定工作频率,生成与所述单频光信号的中心波长相同波长的锁频光信号并输出。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电制冷器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调节激光器的工作温度,从而使激光器激发出当前工作温度所对应的多纵模光信号,并且使所述多纵模光信号在峰值波长处与滤波器的透射峰值相对应具体包括:
当所述控制信号为第一控制信号时,热电制冷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调节激光器的工作温度为第一温度,从而使激光器激发出第一工作温度所对应的第一多纵模光信号,并且使所述第一多纵模光信号在第一峰值波长处与滤波器的一个透射峰值相对应;
当所述控制信号为第二控制信号时,热电制冷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控制信号,调节激光器的工作温度为第二温度,从而使激光器激发出第二工作温度所对应的第二多纵模光信号,并且使所述第二多纵模光信号在第二峰值波长处与滤波器的另一个透射峰值相对应;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均在所述激光器的允许工作温度范围内;当所述第一温度不等于所述第二温度时,所述第一峰值波长与所述第二峰值波长不相同。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背光检测器检测所述激光器的发光功率,生成相应的功率反馈信号发送给外部控制电路,用以控制稳定所述激光器的发光功率,产生峰值波长恒定的多纵模光信号。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温度探测器检测所述激光器的工作温度,生成相应的温度反馈信号,用以所述激光器根据所述温度反馈信号生成相应的调温信号,调整所述激光器的工作温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激光装置,包括:热电制冷器、激光器、滤波器、反射镜;
热电制冷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调节激光器的工作温度;
激光器,用于激发出当前工作温度所对应的多纵模光信号,并且所述多纵模光信号在峰值波长处与滤波器的透射峰值相对应;
滤波器,用于将所述多纵模光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与所述峰值波长频率相应的单频光信号;
反射镜,用于将所述单频光信号的部分反射回所述激光器;
所述激光器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单频光信号的中心波长锁定工作频率,生成与所述单频光信号的中心波长相同波长的锁频光信号并输出。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电制冷器具体用于:
当所述控制信号为第一控制信号时,热电制冷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调节激光器的工作温度为第一温度,从而使激光器激发出第一工作温度所对应的第一多纵模光信号,并且使所述第一多纵模光信号在第一峰值波长处与滤波器的一个透射峰值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12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墨烯增强氧化锌紫外激光微腔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音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