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印染废水清浊分离与余热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2918.8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4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蒋幼明;高加勇;蒋志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莱美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9/1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3109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染 废水 清浊 分离 余热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染废水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染废水清浊分离与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印染企业废水排放时一般是所有废水一起排至废水池,因为在不同工序中产生的废水浓度、COD不同,而有些低浓度废水可以采用成本相对较低的处理工艺进行处理,但是所有废水一起排至废水池后不仅增加了废水处理的工作量和处理成本,而且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节能环保,而且,有些印染设备会产生温度高达80℃以上的高温废水,若直接排人废水池中,会使处理系统中废水温度高达46℃以上,既降低生化处理效率,也造成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印染废水清浊分离与余热利用系统,既能将高浓度和低浓度废水分开处理,又能充分利用废水的热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节能环保。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印染废水清浊分离与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用于排放低浓度废热水的低浓度排水管和用于排放高浓度废热水的高浓度排水管,低浓度排水管,低浓度排水管上设有控制阀Ⅰ,高浓度排水管上设有控制阀Ⅱ,还包括与低浓度排水管连通的废热水收集池Ⅰ和与高浓度排水管连通的废热水收集池Ⅱ,还包括用于对废热水收集池Ⅰ内的废热水进行换热的热交换器Ⅰ和用于对废热水收集池Ⅱ内的废热水进行换热的热交换器Ⅱ。
作为优选,控制阀Ⅰ和控制阀Ⅱ由电控系统控制工作。
作为优选,废热水收集池Ⅰ内设有保温夹层。
作为优选,废热水收集池Ⅰ的内底壁为斜面。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印染废水清浊分离与余热利用系统,既能将高浓度和低浓度废水分开处理,又能充分利用废水的热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废热水收集池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印染废水清浊分离与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用于排放低浓度废热水的低浓度排水管1和用于排放高浓度废热水的高浓度排水管2,低浓度排水管1,低浓度排水管1上设有控制阀Ⅰ3,高浓度排水管2上设有控制阀Ⅱ4,控制阀Ⅰ3和控制阀Ⅱ4由电控系统9控制工作,还包括与低浓度排水管1连通的废热水收集池Ⅰ5和与高浓度排水管2连通的废热水收集池Ⅱ6,还包括用于对废热水收集池Ⅰ5内的废热水进行换热的热交换器Ⅰ7和用于对废热水收集池Ⅱ6内的废热水进行换热的热交换器Ⅱ8。
如图2所示,废热水收集池Ⅰ5侧壁内设有保温夹层10,废热水收集池Ⅰ5内底壁避免为斜面,斜面最下端设有带门19的开口,便于清理废热水收集池Ⅰ5底部沉积的污泥,门由气缸驱动开闭。废热水收集池Ⅱ6结构与废热水收集池Ⅰ5类似。
本实施例中,印染设备排出热废水后,相关人员根据经验或用水质检测设备如COD检测仪器对热废水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开启低浓度排水管1上的控制阀Ⅰ3使废热水进入废热水收集池Ⅰ5或开启高浓度排水管2上的控制阀Ⅱ4使废热水进入废热水收集池Ⅱ6,对于进入废热水收集池Ⅰ5内的废热水,通过热水泵抽至热交换器Ⅰ7的供热介质输入端,热交换器Ⅰ7的供热介质输出端连接至废水处理系统Ⅰ,热交换器Ⅰ7的吸热介质输入端连接供水设备,热交换器Ⅰ7的吸热介质输出端连接至锅炉或用水设备,同样对于进入废热水收集池Ⅱ6内的废热水,通过热水泵抽至热交换器Ⅱ8的供热介质输入端,热交换器Ⅱ8的供热介质输出端连接至废水处理系统Ⅱ,热交换器Ⅱ8的吸热介质输入端连接供水设备,热交换器Ⅱ8的吸热介质输出端连接至锅炉或用水设备,供热介质是指高温被换热介质,吸热介质指低温用于换取供热介质热量的介质;废水处理系统Ⅰ指污水净化池11、与污水净化池11连通的沉淀池12、与沉淀池连通的过滤设备13以及与过滤设备连通的离子交换器14,离子交换器连通至锅炉或用水设备;废水处理系统Ⅱ指厌氧反应器15、与厌氧反应器连通的混凝脱色池16、与混凝脱色池连通的悬浮生物滤池17、以及与悬浮生物滤池连通的过滤系统18,过滤系统连通至用水设备;废水处理系统Ⅰ的工作过程为:换热后的低浓度废水从热交换器Ⅰ7的供热介质输出端流至污水净化池11净化处理后流至沉淀池12沉淀、再经过滤设备13如滤网、精密过滤器等过滤后支离子交换器14去除水中钙离子、镁离子,制取软化水后供至用水设备;废水处理系统Ⅱ的工作过程为:换热后的高浓度废水从热交换器Ⅱ8的供热介质输出端经高效低耗的厌氧反应器进行厌氧处理,厌氧反应器优选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上部安装组合生物载体,下部添加粒状生物载体填料,既能将厌氧污泥拦截保留在每个反应室中,且形成的粒状污泥在反应器中随上升水流形成膨胀污泥床层,保持大量污泥同时获得较好的泥水接触条件,大幅度提高有机污染物去除率及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其色度、COD去除率均达50%以上,厌氧效果得以强化;再经混凝脱色池进行混凝脱色处理以及悬浮生物滤池过滤处理,混凝脱色使用的混凝脱色剂,是通过在合成双氰胺甲醛缩合树脂的过程中,引人一定量的金属无机盐和淀粉或淀粉衍生物,与缩合的胍类树脂接枝共聚,以增大分子质量及阳离子度,该高效有机混凝脱色剂处理印染废水的脱色效果好,固液分离快,产泥量少,其COD、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65%和96%以上,污泥产生量较传统混凝剂大大减少;悬浮生物滤池是在BAF(曝气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比重的粒状填料研发而成的,它既有BAF的优点,又不易堵塞。由于在水中填料呈膨胀状态,填料上所附着的生物量更大,活性更高,能强化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尤其对低污染负荷的废水有极高的处理效率,可将废水COD降至40mg/L以下,为废水回用奠定了基础;再采用微絮凝一超滤膜预处理工艺,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废水浊度、色度和有机污染物浓度,提高进膜水质要求;最后采用低压NF膜分离技术脱除无机盐和残余的有机物,低成本地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微絮凝一超滤作为膜分离单元前的深度过滤单元,可将水中污染物降至极低,确保膜分离单元的进水水质,延长膜使用寿命,尽可能降低膜材损耗。废水经前述处理后,其中污染物浓度已很低,选用适当低压NF膜作为废水回用终端单元,用于脱除无机盐和残余的有机物,使其既能满足印染工艺用水要求,又尽可能取得大的膜通量,减少运行费用和投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莱美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莱美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29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