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薄煤层液压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3239.2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7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王耀辉;毛德兵;李纪青;徐刚;范志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3/16 | 分类号: | E21D23/16;E21D2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层 液压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层开采支护设备,尤其是一种用于极薄煤层开采的液压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极薄煤层(煤层厚度小于0.6m)开采已形成一定规模,在西南地区,由于极薄煤层所占煤炭储量的比例较大,因此极薄煤层开采更为普遍。虽然经过煤矿企业及相关科研院所多年的开采实践和理论研究,极薄煤层开采在工艺技术上取得长足进步,创造了多种适合我国国情和煤层赋存条件的开采方法。但总体看,由于极薄煤层开采地质条件和煤层厚度条件的限制,极薄煤层开采依然存在着机械化程度不高,特别是支护设备。支护设备机械化程度不高,往往意味着开采存在着资源回收率低,安全生产状况差,劳动强度大和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因此严重制约着极薄煤层较大规模的开采。
专利CN2397258Y公开了一种极薄煤层液压支架。液压支架包括六根液压支柱,一根支撑液压支柱,一个推拉缸,两台升降系统手摇液压泵站系统,一台推拉系统手摇液压泵站、顶梁、底座、叠页式橡胶挡煤帘和油管组成。这种液压支架通过使用液压支柱和液压泵站实现了工作面液压支架的机械化,无需工人进入工作,通过控制液压泵站,即可实现液压支架的推移和升降,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面安全状况。但这种液压支架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极薄煤层支护的机械化,其实,液压支架本身仅仅是对单体支柱的简单改进。虽然每个支架采用六根液压支柱,但六根支柱依然类似于单体支柱支护方式,按一字排开方式布置,顶梁和底座都很窄,稳定性很差,单架有效支护的范围很小,为增加有效防护顶梁上方必须铺设铁丝网等。因此,上述这种液压支架对极薄煤层开采安全、生产效率和劳动强度方面的改善还是极为有限的。
目前,极薄煤层开采机械化程度低,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煤层太薄,使用普通液压支架受到严重制约,普通液压支架使用整体顶梁,而整体顶梁由于采用箱体结构,使得顶梁厚度较大,同时为了保证足够的稳定性和强度,底座也采用较厚的钢板构成。但对于极薄煤层而言,这种结构使得液压支架顶梁和底座之间的支架空间很小,无法让人通过,无法实现对液压支架的移动、升降等操作及维护维修。因此,普通液压支架在极薄煤层开采中无法正常使用。如果考虑使液压支架正常使用,必须考虑减薄液压支架顶梁的厚度,但为保证顶梁还具有足够的支护强度,尤其要保证在局部集中应力作用下,不会发生撕裂,顶梁必须考虑分体式,而不是整体式。CN201025054Y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液压支架。液压支架包括梁体和支柱,梁体包括一字梁和由左右梁以及连接左右梁的至少一根连接横梁组成的U型梁,一字梁设置在U型梁中间,与左右梁平行排列,与U型梁通过推移千斤顶连接。这种液压支架由分体式顶梁组成,但这种顶梁主要是为解决顶板不平整给支护带来的问题,包括由于顶板不平整,而使支护强度难以达到理论值,进而影响工作面的安全。这种液压支架不限于用在极薄煤层,对顶梁厚度不作特别考虑。
专利申请文献CN101943016A公开了一种极薄煤层新型掩护式支架。这种液压支架包括顶梁、底座以及与顶梁和底座直接相连的掩护梁等,属于普通的液压支架。为了增大液压支架空间,这种液压支架取消了传统的四连杆机构,改由调节油缸替代。但这种液压支架的空间还是很有限的。实际上,在煤矿开采领域,一般把厚度小于0.6m的煤层定义为极薄煤层,而厚度在0.6m-0.8m之间的煤层并不属于极薄煤层,这种液压支架适用的煤层厚度范围应限于0.6m-0.8m之间,小于0.6m则实际无法适用。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还没有真正应用于0.6m以下极薄煤层的普通液压支架,更不存在通过减小顶梁厚度,满足支架空间要求,同时采用分体式组合顶梁,满足顶梁强度要求的液压支架。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极薄煤层厚度小,致使采用普通液压支架无法满足行人通过要求,进而无法实现液压支架前移、升降等操作及正常的维护维修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极薄煤层开采的顶梁具有足够强度且支架空间能够满足行人要求的液压支架。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极薄煤层液压支架,包括顶梁,液压支柱和底座,所述顶梁为组合顶梁,由两块以上的分顶梁组成,所述每块分顶梁由整块钢板构成,厚度根据煤层厚度确定,所述分顶梁在支撑顶板状态下,支架空间能够满足行人通过,所述每块分顶梁的形状大小根据预先计算的顶板强度要求及分顶梁的厚度确定,相邻的所述分顶梁之间彼此连接;所述液压支柱的数量对应于所述分顶梁的数量,所述每个分顶梁至少有一个所述液压支柱支撑;所述底座用于安放所述液压支柱。
上述液压支架中,所述分顶梁的个数为三个,其中一个为前部顶梁,两个为后部顶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32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异向分组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变电所班组值班出勤记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