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糯稻的选育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213253.2 申请日: 2013-06-03
公开(公告)号: CN103283585A 公开(公告)日: 2013-09-11
发明(设计)人: 罗同平;黄斌;周忠凤;周颀;覃凯旋;韦荣维;韦超怀;覃瑞德;韦开军 申请(专利权)人: 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H1/02 分类号: A01H1/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45003 广西壮族自***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糯稻 选育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农作物的选育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种皮黑色的糯稻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黑糯米比普通糯米有较高含量的蛋白质、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尤其黑糯米所含锰、锌、铜、钙、磷、钾、镁、铁、锌等无机盐大都比普通稻米高1-3倍,更含有普通稻米所缺乏的维生素C、叶绿素、花青素、β-胡萝卜素及强心甙等特殊成分,因而比普通糯米更具营养,具有很好的食疗和保健作用。黑糯米色素还是一种天然的色素,没有毒性,并保持了植物体内丰富的多种营养物质,可作为食品着色剂。

目前,黑糯稻的主栽品种仍是上世纪的地方品种,品种退化严重,产量低,效益低,种植面积逐年减少,造成市场上供不应求。选育高产、优质的黑糯稻新品种对发展黑糯稻生产,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和满足人们对稻米消费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种皮黑色的高产糯稻的选育方法,所述方法简单易行,所培育出的水稻糯性好、产量高且品种稳定。

为实现本发明的一种种皮黑色的糯稻的选育方法目的,先对糯稻及黑色种皮进行遗传分析。糯稻与非糯稻杂交,正、反交F1代胚乳都表现为粘,F2代则表现糯∶粘=1∶3,分析认为,胚乳糯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种皮黑色的遗传较为复杂,不同的研究者所得结果不尽相同,有的学者认为米皮黑色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有的学者则认为是受两对基因控制,并表现重叠作用、隐性上位作用和互补作用等;有的学者则认为受三对基因控制;这除与所选材料不同有关外,还与划分颜色等级标准不同有关。本发明用种皮黑公水稻品种与种皮白色水稻品种(系)杂交,正反交结果表明F1代种皮全部表现为黑色,F2代则表现黑色∶白色=9∶7。分析认为,该种皮黑色性状由两对显性基因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黑糯稻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用黑糯稻品种玉林黑糯与高产优质红粘稻武宣红米杂交得F1代,种植F1,F1代种皮全部表现为黑色。

(2)种植F2,F2代分离出种皮黑色与白色植株,选农艺性状优良的种皮深黑色、胚乳糯性的植株种子种植;经过自交6-8代后,在后代中选出种皮深黑色、株叶型好、产量高、米质优、糯性的株系定名柳丰黑糯。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培育出的水稻糯性好,在大田种植时长势好,茎杆粗壮,糙米黑色。选育时间短,稳定快,前后4年左右,双交后6~7代即可稳定。选育的新品种产量高,综合性好。既能保持原黑糯亲本的品种,又能保持普通优质稻的产量,产量一般亩产430~480公斤,与目前的高产白糯相当,比原有的地方品种产量提高30~5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的选育方法流程同图1。

2008年早季(3月中~7月下旬)在柳州以广西优质但产量低的黑糯稻品种—玉林黑糯为母本与本地高产优质红粘稻—武宣红米杂交得F1代种子;晚季(7月中旬~11月上旬)种植F1,F1植株种皮全部为黑色,成熟混收种子。2009年早季在柳州种植F2,成熟期选种皮深黑色优良单株38株,室内米质检测淘汰10株非糯性单株,留28株种皮深黑色糯性优良单株。2009年晚季种植F3,选农艺性状优良的种皮深黑色优良单株20株,室内米质检测淘汰10株非糯性单株,留15株种皮深黑色糯性优良单株。2010年早季种植F4,选农艺性状优良的种皮深黑色、糯性植株9株。2010年晚季种植F5,选农艺性状优良的种皮深黑色、糯性植株6株。2011年早季种植F6,选农艺性状优良的种皮深黑色、糯性植株6株。2011年晚季种植F7,表现稳定,选农艺性状优良的种皮深黑色、糯性植株5株。2012年早季种植F8,选农艺性状优良的种皮深黑色、糯性株系3个。2012年晚季种植F9,选高产、农艺性状优良的种皮深黑色、糯性株系1个,定名柳丰黑糯。具体选育系谱详见附图1。

柳丰黑糯表现为植株叶鞘紫色,谷粒、杆黄色,稃尖紫。在柳州早季3月中播种,主茎叶片数15叶,播种至始穗期历时86天左右;晚季7月中旬播种,播种至始穗期历时约70天。株叶型好,茎杆粗壮,叶片上举,繁茂性强,不早衰,株高105cm左右,每穗粒数156粒,千粒重28克,生育期在柳州早稻125天、晚稻108天左右。产量一般亩产430~480公斤,比原有的地方品种产量提高30~5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32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