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取向膜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5295.X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2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肖昂;汪姗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9/56 | 分类号: | C09K19/56;G02F1/1337;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张颖玲;王黎延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向 及其 制备 方法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向膜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作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时,通常使用取向膜(即取向后的聚酰亚胺膜)来使液晶分子在膜表面达到均一定向的排列,从而实现液晶分子的定向排列。由于光在透过聚酰亚胺膜时会被聚酰亚胺膜部分吸收,因此高透射率的聚酰亚胺膜对于制作低功耗和高对比度的液晶显示面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示出了一种传统聚酰亚胺膜:
(式-A);
其中,Ar可以为苯基、萘基、二苯酮基、二苯甲烷基、二苯醚基或二苯磺酰基等。该传统聚酰亚胺膜的光学透射率一般在70%~75%左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向膜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取向膜具有较好的光学透射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取向膜,所述取向膜由聚酰亚胺构成,所述聚酰亚胺的结构式如式-4所示:
式-4,
其中,R为强吸电子基团,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或异丙氧基。
可选地,所述R为S、O、SO2、CCl2或CF2。
可选地,所述聚酰亚胺是由式-1所示的1,4,5,8-萘四甲酸二酐与式-2所示的桥连二苯二胺反应得到的,
一种取向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F1:将式-2所示的桥连二苯二胺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再加入式-1所示的1,4,5,8-萘四甲酸二酐进行反应,过滤反应液得到液体状聚酰胺酸,
所述式-2中的R为强吸电子基团,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或异丙氧基;
步骤F2:将所述液体状聚酰胺酸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得到一溶液,将所述溶液涂覆到基板表面并加热,得到聚酰亚胺膜;
步骤F3:通过取向工艺对所述聚酰亚胺膜进行取向,得到取向膜;
其中,聚酰亚胺的结构式如式-4所示:
式-4。
可选地,所述R为S、O、SO2、CCl2或CF2。
可选地,所述步骤F1均在室温下进行反应。
可选地,所述步骤F2中的加热过程包括:先在90-100℃下加热3-6min,再在220-250℃加热40-80min。
可选地,所述步骤F3中的取向工艺为摩擦取向工艺。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或彩膜基板上具有如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的取向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聚酰亚胺的结构中,二胺中的桥键R为强吸电子基团,所以能够减少二胺芳香环上C-H键长,从而减少C-H的谐波振动吸收,最终减少聚酰亚胺膜对光的吸收率,提高聚酰亚胺膜的光学透射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聚酰亚胺膜由聚酰亚胺构成,所述聚酰亚胺由式-1所示的1,4,5,8-萘四甲酸二酐与式-2所示的桥连二苯二胺聚合生成:
式-2所示的桥连二苯二胺中,R可以为S、O、SO2、CCl2或CF2等强吸电子基团;R1可以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R2可以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
本发明取向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将桥连二苯二胺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再加入1,4,5,8-萘四甲酸二酐进行反应,过滤反应液得到液体状聚酰胺酸;
步骤2:将所述液体状聚酰胺酸溶解于NMP,得到一溶液,将所述溶液涂覆到基板表面并加热,得到聚酰亚胺膜。之后,对聚酰亚胺膜实施取向工艺,得到取向后的聚酰亚胺膜,即取向膜。其中,所采用的取向工艺可以是本领域中常用的取向工艺,如摩擦取向工艺,将聚酰亚胺膜在高速旋转的摩擦辊的作用下沿摩擦方向取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52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