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自卸卡车的框架型倾卸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6869.5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9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文智焄;李康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P1/273 | 分类号: | B60P1/273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卡车 框架 倾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卸卡车的框架型倾卸板,更特别地涉及这样一种用于自卸卡车的框架型倾卸板,其中眼尾油缸(eye end cylinder)安装在所述框架型倾卸板上,使得用于自卸卡车的框架型倾卸板的成本和重量可以减小。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大型自卸卡车运输诸如沙子或碎石的建筑材料。大型自卸卡车由装载辎重的倾卸板和提升倾卸板的油缸的组合来构成。根据倾卸板的底表面上存在的加强材料而将倾卸板分为底板型倾卸板和框架型倾卸板。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每个倾卸板类型来确定油缸。
诸如沙子或碎石的建筑材料装载于倾卸板上,该倾卸板通常被制造成具有足够的刚度。为了容易地装载和卸载装载位于倾卸板上的建筑材料,倾卸板被安装成沿着相对于自卸卡车的向后方向旋转并上升。
如图1所示的装载台被主要使用,例如底板型倾卸板100和眼尾油缸110的组合或框架型倾卸板120和外罩油缸130的组合。
这里,眼尾油缸110的顶部连接至底板型倾卸板100的油缸铰链,眼尾油缸110的底部连接至副车架。
外罩油缸130的下侧支架连接至框架型倾卸板120的容置槽(pocket)下表面,外罩油缸130的底部连接至副车架。
底板型倾卸板100和眼尾油缸110的组合结构简单,重量轻且便宜。但是,由于较弱的抗扭刚度,当装载台升起到倾斜位置时,该装载台可能倾覆,因此需要对倾卸板进行加强。
框架型倾卸板120和外罩油缸130的组合具有较大的抗扭刚度和较高的调节稳定性,并且不需要对倾卸板进行任何特殊的加强。但是,其结构复杂,重量大且昂贵。
出于这些原因,韩国制造的自卸卡车通常使用底板型倾卸板和眼尾油缸的组合,而在韩国以外的国家制造的自卸卡车通常使用框架型倾卸板和外罩油缸的组合。
例如,在美国专利No.7,357,457、韩国专利公开出版物No.2007-0045079、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No.2007-331677和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No.06-191341中公开了各种类型的装载台。
图2和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包含了底板型倾卸板和眼尾油缸组合的装载台的容置槽顶部加强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2所示,油缸铰链120安装在设置于倾卸板100上的容置槽110的顶部上,外部加强材料130附着于容置槽110的顶部周围,油缸铰链120属于该容置槽110。
一般而言,容置槽110的顶部为刚度不连续的部件,且具有较高的损坏可能性。当油缸铰链120安装在容置槽110的顶部上时,会发生车厢扭曲现象,并且在倾卸板升起操作期间发生较大的外周应力,从而使油缸铰链120的外周部件的损坏可能性很高。
如图3所示,为了防止容置槽110的一部分(油缸铰链120在其上安装)的损坏,该部分衬垫有10个额外的内部加强材料140-1至140-10。
自卸卡车中使用的倾卸板材是由超高强度钢制成的,其具有1200MPa或更大的屈服强度,大多数裂缝发生在焊接部分(焊接部分的屈服强度为500MPa)。
因此,随着焊接部分数量的增加,疲劳损坏的可能性越高。
也就是说,用于改进刚度的加强材料的耐久性降低。
加强补块的数量较大,并且加强构件的尺寸较小,加强构件的焊接就比较困难。因此,不利于生产。
图4A和图4B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包含了底板型倾卸板和眼尾油缸组合的装载台的容置槽底部加强结构的立体图和横截面图。
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容置槽底部加强结构中,加强构件160附接至容置槽110和底板150之间的连接部的周围。
在加强结构中,加强构件160的拐角部作为杆铰链使得应力集中现象发生。因此,发生了底板150的加强构件160底部的连接部沿向下方向弯曲的弯曲变形。由此,当所有负载集中在底板150上时,底板150发生弯曲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卸卡车的框架型倾卸板,该框架型倾卸板具有新形状,其中油缸铰链可安装在框架型倾卸板的顶部上,该用于自卸卡车的框架型倾卸板通过将眼尾油缸与框架型倾卸板组合并通过改进容置槽的上部和下部的结构而实现,使得用于自卸卡车的框架型倾卸板可以较低成本容易地制造,其重量可得以减小且其结构刚度可得以保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68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电磁波透射罩
- 下一篇:一种大气环境中悬浮污染粒子消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