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性磨料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17038.X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0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金洙吉;张春宇;戴恒震;康仁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8/36 | 分类号: | C23C18/36;B22F9/24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关慧贞 |
地址: | 116024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性 磨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复合镀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采用化学复合镀方法在铸钢球表面形成镍-磷基金刚石磨粒复合镀层的磁性磨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产品表面质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特殊场合应用到的硬脆材料的复杂曲面、管道内壁、小口腔体等表面光整加工。磁力研磨有以下优点:柔性、自适应性、自锐性、温升小、无需修整、加工表面无损伤层等特点,因此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磁性磨料在磁力研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磁性磨料的研磨性能和使用寿命又是磁性磨料制备的核心问题。磁性磨料的制备有多种方法,主要有粘结法、烧结法、铸造法、等离子粉末熔融法等。粘结法制备磁性磨料是利用粘结剂将铁磁相和磨粒相均匀粘合起来,制备成不同比例的磁性磨料。该方法工艺简单,容易实现,成本较低;但该制备方法磨料密度低、易氧化、组织疏松,磨粒相容易脱落,磨料寿命低,且当加工温度较高时,粘结剂容易污染加工表面。烧结法制备磁性磨料是将一定比例的铁磁相和磨粒相混合均匀后,在常温或烧结时加压成型,经烧结、粉碎、筛分等工艺过程。该方法易控制成分体积比,但工艺及设备复杂,成本较高,难以批量生产,粉碎后磨粒相易脱落,且磁性磨料颗粒形状不规则,也限制了加工表面质量的提高和改善。铸造法制备磁性磨料是将磨粒相加入到液态铁磁材料中,要求磨粒相与铁磁相密度接近。该方法成本低,但磨粒相在液态铁磁相中均匀分布是技术难点,并且铁磁相熔点温度过高,易导致磨粒相物化性能的改变。等离子粉末熔融法制备磁性磨料需要等高昂的制备装置,且制备工艺复杂,产量低,不适宜批量生产。
从力学和运动学的特点分析,理想的磁性磨料应该是表面均匀粘附着磨粒相的球体。上述的制备方法难以生产出较 均匀的球形磁性磨料;此外,粘结和烧结法,磨粒相的把持力较低;铸造法难以控制磨粒相的均匀分布,且易影响磨粒相物理化学稳定性;等离子粉末熔融法成本高、产量低,难以批量生产。为推动磁力研磨技术发展,必须探索磁性磨料新的制备工艺,使其满足低成本、高效率优质球形磁性磨料。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采用化学复合镀方法,选择金刚石微粉做磨粒相,铸钢丸作为铁磁相,以镍-磷合金作为结合剂,通过预镀纯镍-磷镀层增加了铸钢球与镀层的结合力,本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把持力高,生产效率高,研磨性能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磁性磨料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化学复合镀方法,选择金刚石微粉做磨粒相,铸钢丸作为铁磁相,以镍-磷合金作为结合剂,通过预镀纯镍-磷镀层增加了铸钢球与镀层的结合力;设备采用磁力搅拌器、超声波清洗器、球磨机,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金刚石微粉预处理:复合镀前,将5~15μm的金刚石微粉经丙酮浸泡并在超声波清洗器中分散20~30min、去离子水清洗、硝酸浸泡24~30h、去离子水冲洗、使金刚石微粉混合溶液pH值为6~7,将预处理好的金刚石微粉浸泡在镀液中备用;
(2)铸钢球预处理:丙酮除油20~30min、10%~15%稀硫酸酸洗除锈、用球磨机滚抛5~10min、60~70℃下碱洗除油20~30min、水洗、5%~7%稀盐酸活化,准备化学复合镀;
(3)配制化学镀溶液:用70~80℃的热水将硫酸镍15~25g/L、乳酸10~15g/L、柠檬酸15~25g/L、乙酸钠5~8g/L、丁二酸10~15g/L、次亚磷酸钠15~30 g/L分别溶解,按照次序混合,配制成化学镀溶液,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pH值达到4.8~5.2备用;
(4)化学复合镀磁性磨料:将镀液加热到85~90℃,并维持稳定,调整磁力搅拌器转速维持在300~600r/min,将前处理好的铁磁相铸钢球放入网兜置于镀液中,并对其采用间歇搅拌,预镀纯镍-磷镀层6~15min,然后向镀液中加入5~10g/L预处理好的金刚石微粉,20~40min后,取出磨料,用水冲洗干净,气枪吹干,放入烤箱中在200~250℃温度下进行热处理。
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预镀纯镍-磷镀层增加了基体与镀层的结合力,金刚石微粉三分之二的体积埋覆在镀层中,增加了镀层对磨粒的把持力,进而增加了磨料的寿命;磨料颗粒呈理想的球状,避免了不规则颗粒对加工表面的划伤,提高了表面加工质量;制备工艺及设备简单,并且可根据需要可选择不同大小的铸钢球与不同粒径金刚石来搭配使用,适宜批量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70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