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牙齿正畸自锁托槽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7055.3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0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倪其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倪其军 |
主分类号: | A61C7/34 | 分类号: | A61C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牙齿 锁托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牙齿矫治器,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牙齿正畸自锁托槽。
背景技术
口腔牙齿正畸治疗目前主要使用钢丝结扎或橡胶圈结扎,这两种结扎方式都直接施力于矫治弓丝,对矫治弓丝产生较大的压力,原因在于弓丝与弓丝槽之间的摩擦力加大,妨碍了弓丝的正常移动,不利于矫治过程中牙齿的早期排齐,延长了治疗时间,影响正畸治疗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市场上存在一种托槽结构,其结扎翼的长度短于工作槽沟的长度,故结扎钢丝或橡胶圈不再直接施力于弓丝,弓丝可以正常移动。但这种结构的正畸托槽还是避免不了繁琐的钢丝或橡胶圈结扎过程,操作不方便,自锁托槽的锁片因矫治弓丝的矫治力作用上翻,从而可能会导致锁片刺激口腔粘膜。医生在临床上将矫治弓丝放入自锁托槽的弓丝槽和从自锁托槽的弓丝槽取出时,自锁托槽的锁片因重力作用盖住弓丝槽,致使操作不便,使用自锁托槽的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并且能改善口腔卫生的牙齿正畸自锁托槽。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牙齿正畸自锁托槽,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上设有托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槽体内设有弓丝槽,所述的弓丝槽两侧分别设有工作翼Ⅰ和工作翼Ⅱ,所述的工作翼Ⅰ上设有滑槽,所述的工作翼Ⅰ上设有停留槽,所述的工作翼Ⅱ上设有锁槽,所述的弓丝槽上方设有滑动锁片,所述的滑动锁片上设有锁钩和停留突起。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动锁片可以设有圆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工作翼Ⅰ或工作翼Ⅱ设有牵引钩。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动锁片的形状为U型。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为网底基底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锁槽上部设有锁片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滑动锁片结构,只要将滑动锁片锁钩推到第二工作翼Ⅱ锁槽位置处锁住,即可将弓丝定位在工作槽内,操作简单方便,免去了结扎丝的繁琐操作,同时又不会像结扎钢丝或橡胶圈那样直接施力于矫治弓丝,故不会影响弓丝正畸治疗过程中的正常移动,使得正畸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
所述工作翼Ⅰ上设有停留槽,滑动锁片上设有与之相配的停留突起,当滑动锁片拉开时,锁片的停留突起滑入停留槽中,滑动锁片不会因重力作用滑向工作翼Ⅱ挡住弓丝槽,从而使临床医生在弓丝置入或取出时更加方便。
所述的滑槽上部设有锁片挡,滑动锁片不会因矫治弓丝的矫治力作用上翻,从而避免了锁片上翻高于托槽划伤或刺激口腔粘膜,同时,因滑槽上部设有锁片挡,挡住了锁槽结构,患者的食物残渣不容易进入,达到了改善患者口腔卫生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发明的整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述,本发明包括一种牙齿正畸自锁托槽,包括底板5,所述的底板5上设有托槽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槽体4内设有弓丝槽3,所述的弓丝槽3两侧分别设有工作翼Ⅰ13和工作翼Ⅱ14,所述的工作翼Ⅰ13上设有滑槽9,所述的工作翼Ⅰ13上设有停留槽2,所述的工作翼Ⅱ14上设有锁槽1,所述的弓丝槽3上方设有滑动锁片7,所述的滑动锁片7上设有一对锁钩10和一对停留突起6,所述的滑动锁片7设有圆孔16,所述的工作翼Ⅰ13或工作翼Ⅱ14设有牵引钩12,所述的滑动锁片7的形状为U型,所述底板5为网底基底板,所述的锁槽1上部设有锁片挡11。
工作时:将滑动锁片的锁钩推到工作翼Ⅱ锁槽位置处锁住,即可将矫治弓丝定位在工作槽内;或者将锁片的停留突起拉到工作翼Ⅰ停留槽位置处锁住,即可方便的将矫治弓丝放入工作槽内。由于工作翼Ⅱ上设有锁片挡,避免了普通自锁托槽因未设有锁片挡,可能会由于锁片受力抬高而刺激口腔软组织,同时因设有锁片挡,挡住了锁槽结构,食物残渣不容易进入,改善了患者口腔卫生。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通过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但不限制本发明的内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倪其军,未经倪其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70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