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吸型玉米胚芽抗氧化肽龟苓膏的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7224.3 | 申请日: | 2013-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6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张鸣镝;赵会燕;刘静波;张燕;马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C07K1/34;A23L1/06;A23L1/305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 22103 | 代理人: | 郭耀辉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吸型 玉米 胚芽 氧化 肽龟苓膏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集爽滑口感、保健功能及携带便利等优势于一身的龟苓膏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此产生的精神压力也日益增大,加之现在人们生活环境中无处不在的各种污染,这都导致了机体内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过量的氧自由基已成为埋伏在现代人身边的“潜在杀手”。它不仅会破坏生物大分子(如线粒体)、影响细胞生物活性(破坏细胞膜),对机体产生巨大毒害作用,也会促使人类快速衰老并且引发癌症等各种疾病,威胁人体的健康。研究表明:玉米胚芽蛋白是一种优质的谷物蛋白,其蛋白质的生物价值接近全蛋蛋白和母乳蛋白。而玉米胚芽抗氧化肽的诞生,必将因其良好的吸收效果、稳定的还原性活性和极高的安全性,成为氧自由基的“克星”。
传统龟苓膏具有滋阴润燥、养颜护肤及清热解毒等保健作用,但不具备清除体内过量氧自由基、抗衰老等保健功能。
目前市场上玉米胚芽抗氧化肽多以咀嚼片,口服液等产品的形式出现,而以龟苓膏为载体的产品显为少见,本发明的最大创新点在于从玉米胚芽蛋白粉中提取玉米胚芽抗氧化肽,制成便于食用的可吸型玉米抗氧化肽龟苓膏,满足人们对口感、保健及便利的多方面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从玉米胚芽中提取玉米抗氧化肽的工艺方法和发明一款爽滑甘甜、老少皆宜、方便食用且具有极好抗氧化功能的可吸型玉米胚芽抗氧化肽龟苓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吸型玉米胚芽抗氧化肽龟苓膏的加工工艺,包括玉米胚芽抗氧化肽的制备和可吸型玉米胚芽抗氧化肽龟苓膏的加工过程;
玉米胚芽抗氧化肽的制备是通过酶解玉米胚芽蛋白制的:采用2709碱性蛋白酶,在pH 9~11、酶与底物浓度比8%~12%、底物浓度2%~4%、酶解温度50 ℃~60 ℃的条件下进行提取,在经超滤、冷冻干燥得到玉米胚芽抗氧化肽肽粉,备用;
所述的可吸型玉米抗氧化肽龟苓膏的制备是按重量计,取玉米胚芽抗氧化肽肽粉6~10份,龟苓膏粉剂70~85份(所述龟苓膏粉剂为市售的龟苓膏粉剂,除含有土茯苓、龟板和凉粉等主要成分外,还配有甘草、金银花等)加入100~120份冰水混合,搅拌至糊状,加入1000~1200份40 ℃温水,加热到90 ℃,熬至膏体,杀菌灌装,冷却封装后即为玉米胚芽抗氧化肽龟苓膏成品。
更细致的玉米胚芽抗氧化肽龟苓膏制备的工艺流程可以是:
1. 玉米胚芽抗氧化肽肽粉的制备:
抗氧化肽粉是从玉米胚芽蛋白中提取纯化而来,经过实验设计优化工艺参数为pH 9~11、酶与底物浓度比8%~12%、底物浓度2%~4%、酶解温度50 ℃~60 ℃。在此条件下进行提取,经过超滤后得到玉米胚芽蛋白酶解液,经测定,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高达40%~60%。
在玉米胚芽抗氧化肽粉的制作过程中,经测定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达40%~60%,测定的操作方法如下:采用NBT光化还原法测定玉米胚芽抗氧化肽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将提取物配制成浓度为5 mg/ml的溶液,其他试剂按国标要求配制。相同规格的比色皿中加入反应液,加样结束后,立即将对照样品放入暗处,其余比色皿放于光照箱中光照,准确计时15 min,光照结束后,在波长560 nm处测吸光度值(OD值)。用吸光度值计算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计算公式:清除率(%)=(OD1-OD2)OD1×100(ODl为对照值吸光度,OD2样品值吸光度)
2. 配料
制得的玉米胚芽抗氧化肽粉与龟苓膏粉剂混合,加入一定量的冰水,搅拌至糊状。
3. 熬制
向2中加入一定量的温水,加热到90 ℃,熬至膏体。
4. 杀菌
经过步骤3,进行高温瞬时灭,灭菌条件为105 ℃持续5 s。
5. 灌装
将4中灭菌后的膏体灌装于规格为150 g的自立袋包装中,紫外杀菌后冷却,检验合格后既得成品。
本发明的可吸型玉米胚芽抗氧化肽龟苓膏的制作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所制得的龟苓膏甘甜爽滑,并具有滋阴强肾,延缓衰老等保健功效
具体实施
实施案例 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72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卡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轴线前拉电动飞行器的动力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