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蟾毒灵糖基化衍生物及其制法和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7520.3 | 申请日: | 2013-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8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江仁望;唐红进;田海妍;曹威;叶文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J41/00 | 分类号: | C07J41/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裘晖;郭炜绵 |
地址: | 51063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蟾毒灵糖基化 衍生物 及其 制法 制备 肿瘤 药物 中的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蟾毒灵糖基化衍生物及其制法和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一直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的恶性肿瘤新增病例约1000万,死亡约800万例。在我国,恶性肿瘤逐渐占到城市居民死亡率的第一位。目前,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其中化疗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临床上使用的大部分化疗药物多具有毒性大,安全性低及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研究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一直是全世界医药界的热点。
天然产物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源泉。紫杉醇、长春碱、喜树碱等抗肿瘤药物均来自天然产物。另外,一些天然产物毒性大,水溶性差,但经过结构修饰后,也成为临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例如依托泊苷和替尼泊苷。因此对天然有效成分进行结构改造也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途径。
蟾酥为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汁加工而成(《中国药典》)。蟾酥中含有乙型强心甾。这类成分不但具有很好的强心活性,也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蟾毒灵为蟾酥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据报道,蟾毒灵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人胃癌细胞MGc-803、人肝癌细胞SMMC7721等具有抑制其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田昕,罗颖,刘云鹏,等.蟾毒灵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对Bcl-2、Survivin、Smac/DIABLO表达的影响.中华血液学杂志,2006,(01):21-24;陈小义,徐瑞成,陈莉,等.蟾毒灵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的细胞毒作用.中草药,2000,(12):920-922;陈小义,呼文亮,徐瑞成,等.蟾毒灵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细胞毒作用及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1,(04):293-296.]。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蟾毒灵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其影响凋亡相关的基因(bcl-2、c-myc和Tiam1)有关(Y.Masuda,N et al.Leuk.Res.1995,19,549–556;K.Nobuko,et al.Oncogene1999,18:2413–2421.)。
虽然蟾毒灵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但其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毒性相当,无选择性,并且其水溶性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蟾毒灵选择性差(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毒性相当)和水溶性差的缺陷,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在蟾毒灵的3-位引入取代糖基,提供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蟾毒灵糖基化衍生物。本发明的蟾毒灵糖基化衍生物显著提高了水溶性,同时仍然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并且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明显降低。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的蟾毒灵糖基化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的蟾毒灵糖基化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蟾毒灵糖基化衍生物,其结构如式I或式II所示:
其中R为还原糖糖基,优选为D-葡糖糖(D-Glu)、L-葡糖糖(L-Glu)、岩藻糖(Fuc)、木糖(Xyl)、来苏糖(Lxy)或阿拉伯糖基(Ara)。
上述的蟾毒灵糖基化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蟾毒灵与氧化剂以摩尔比1:2混合,溶于有机溶剂中,室温下反应后,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蟾毒灵3位氧化的中间体Bufalinone;
(2)将氧化产物Bufalinone与有机胺盐酸盐以摩尔比1:2.5混合,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碱性试剂,室温条件下反应,得到肟式中间体;
(3)在肟式中间体中加入3倍肟式中间体摩尔量的还原剂,然后用有机溶剂溶解,冰水浴条件下反应,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蟾毒灵3位α和β两种构型的苷元异构体;
(4)分别将步骤(3)得到的两种苷元异构体与还原糖置于有机溶剂中反应,经高效液相分离得到如式I或式II所示结构的蟾毒灵糖基化衍生物;
步骤(1)所述的氧化剂优选氯铬酸吡啶盐酸盐(PCC),有机溶剂优选CH2Cl2,反应时间优选2.5h;
步骤(1)所述的硅胶柱色谱分离,是用体积比1:1的环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溶液梯度洗脱;
步骤(2)所述的有机胺盐酸盐优选甲氧胺盐酸盐,有机溶剂为甲醇,碱性试剂为吡啶,反应时间为2.5-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75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