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动踏板臂一次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7686.5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2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董伟国;袁信贤;何海波;姜承文;刘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炜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9/00 | 分类号: | B21D39/00;B21D53/8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陈圣清 |
地址: | 31602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动 踏板 一次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成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专业用于汽车的制动踏板臂一次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国内的许多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都在生产制动踏板臂,它由两部分组成,臂和管子,臂的前端有一个大于20mm的孔,管子的外径为20mm,配合的间隙为0.2mm左右,以前的工艺是管子放到臂的孔内,定位后焊接固定,由于焊接产生的热量,导致管子热变形(椭圆度变大,同心度不好),由于管子的内孔需要通过一根轴,这样就会使轴穿不过,这种情况下就只能增大内孔与轴的配合间隙,导致有时间隙过大,产品的报废率提高。而且焊接工艺比较费时,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产品的加工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受场地限制、操作简单,制造精度高,成本节约,效率高的装置。
一种制动踏板臂一次成型装置,包括管子、臂,管子通过臂上的孔连接,另外,还包括上模、下模,所述管子连接在上模和下模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的下端为空腔,上模的下端中间设置有芯棒,所述芯棒套在管子上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与管子的外壁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的两边设计有凹模。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和下模的结构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包括管子的同心度及椭圆度),效率高,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为上模的主视图;
图5为上模的俯视图。
1-上模;2-管子;3-臂;4-下模;5-芯棒;6-凹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制动踏板臂一次成型装置,包括管子2、臂3,管子2通过臂3上的孔连接,另外,还包括上模1、下模4,所述管子2连接在上模1和下模4之间,如图1、图2、图3所示。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1的下端分布有空腔,上模1的下端中间设置有芯棒5,所述芯棒5套在管子2上,如图4和图5所示。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与管子2的外壁接触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的两边设计有凹模6。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1和下模4的结构对应。
介绍一下制动踏板臂一次成型装置的原理及工作过程,起始状态时,上模1处于高位,管子2穿过臂3前端的孔,把管子2及臂3放到下模4上(下模4与上模1的结构基本一样),管子2的内孔套在芯棒5上固定好臂3的位置。工作开始,上模1往下,上模1的中间芯棒5穿到管子2的内孔,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同时防止管子2的管壁发生变形时,发生往中性线弯曲的现象,上模1的周边凹模6作用到管子2的顶部,在液压力的作用下,管子2的管壁沿着凹模6的弧线发生变形,直到变成一个半圆的形状。此时由于管子2的两个半圆挤压臂3产生塑性变形,把臂3与管子2牢牢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由于上模1和下模4的芯棒5在管子2内孔的中间,可以保证管子的同心度及椭圆度。一个工序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炜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炜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76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