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CB刀具硬质合金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19828.1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5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罗建军;姜昕;钟颖;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一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9/08 | 分类号: | C22C29/08;C22C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经常居所地或营业***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b 刀具 硬质合金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硬质合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PCB刀具硬质合金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现代电子产品的高速发展,对于印制线路(PCB)板的切削加工需求量越来越大。之前,PCB线路板的切削加工基本采用整体硬质合金刀具,对材质的要求很高,主要材料为高性能碳化钨(WC),材质昂贵,用量大,成本高。随着焊接技术的发展,PCB刀具普遍采用WC硬质合金与高强度不锈钢基体焊接,其中刀柄部分为高强度不锈钢,刀头部分为WC硬质合金,此种工艺改造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但随着PCB刀具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其成本节约效果也微乎其微。基于以上原因,通过工艺改造、提高效率来降低PCB刀具成本的方法已受到一定限制,需要其它的解决途径。
碳化钛(TIC)是钨钴钛类(YT)硬质合金的主要成分之一,其价格比WC便宜得多,硬度比WC还要硬。在硬质合金制备过程中,用TIC替换部分WC,在保证硬度的前提下,可大幅度降低成本。但由于TIC硬度太高,容易出现破损,在焊接刀柄时容易出现断裂。而作为硬质合金粘结剂的Co对提高硬质合金韧性,提高强度中起着决定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步骤,提供一种综合性能达标、价格低廉的PCB硬质合金制备工艺。
实现本发明涉及的PCB刀具硬质合金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湿磨:原料配比为:CO为12%,TI为12.8%,碳化物CK(TiC:WC为4:6)为13%,WC为62.2%,按照以上质量百分比称取原料,装入球磨机内进行湿磨,球磨比为1:4,纯度为99.5%的乙醇加入量为0.35L/Kg;匀浆采用三层400目不锈钢筛网过筛,料浆在Z型搅拌干燥器内真空干燥,真空度0.06-0.09MPa,温度95℃,干燥物料经三层60~80目筛网过筛;2)压制:在混合网筛过的干料中加入成型剂石蜡,石蜡含量为2%(质量比)制粒,经干燥网筛后,制得混合料,混合料加入磨具内,在压力机上压抷;3)低压真空烧结:1Pa真空状态下烧结,烧结温度为1480℃,烧结时间20h,降温至80℃以下卸炉;4)表面处理:采用50-80目刚玉砂,压缩空气压力为264~400KP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混合料球磨时,采用二次分开加料代替一次整体加料,先加入TI、碳化物CK40(TiC:WC为4:6)和WC,球磨24小时后再加入粘合剂Co,降低了晶粒长大的几率;
2.用TI和TIC替换部分WC,WC的含量降低至62.2%,同时增加Co的比例,Co的比例由常规的9%提高到12%,TIC在此工艺中既是硬质合金组份又是晶粒抑制剂,此工艺在保证PCB刀具强度、硬度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3.采用本发明工艺制备的PCB刀具硬质合金综合性性能优良,价格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为:
1.配料:各原料配比为:CO为12%,TI为12.8%,碳化物CK(TiC:WC为4:6)为13%,WC为62.2%。
2.湿磨:先称取上述比例的TI、碳化物CK(TiC:WC为4:6)和WC,装入球磨机内进行湿磨,球磨24小时后,按照步骤1所述比例加入Co,整个工艺中球磨比为1:4,纯度为99.5%的酒精加入量为0.35L/Kg;匀浆采用三层400目不锈钢筛网过筛,沉淀后吸出上层的乙醇,将料浆装入Z型搅拌干燥器进行真空干燥,真空度0.06~0.09MPa,温度95℃,搅拌速度20-25r/min,干燥时间5h,冷却降温12h,冷却水温18~20℃,干燥物料经三层60-80目筛网过筛进行均匀化处理;
3.鉴定:取样品鉴定牌号、物料磁力、磁饱和、密度、硬度及金相,按照鉴定结果确定制备精确工艺;
4.压制:在混合网筛过的干料中加入成型剂石蜡,石蜡含量为2%(质量比)制粒,经干燥网筛后,制得混合料,混合料加入磨具内,在压力机上压抷;
5.低压真空烧结:1Pa真空状态下烧结,烧结温度为1480℃,烧结时间20h,降温至80℃以下卸炉;
6.表面处理:采用50~80目刚玉砂,压缩空气压力为264-400K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一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一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98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氧化镓的生产装置
- 下一篇:用于乳酸储料罐上的液面限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