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驱动组合测井探头数字化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19996.0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1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曹晶明;王玉华;王继学;孙勇;王忠绪;王克武;邸云杰;孙秀敏;潘琤;纪萍;高永滨;高宝轩;段华森;常湘庆;王海君;马文君;安钟一;舒国旗;高燕;陈戈;陈靖涵;陈耕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耕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570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组合 测井 探头 数字化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井探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分驱动组合测井探头数字化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分驱动组合测井探头在油井下5000米左右的深度作业,工作环境非常不好。现有的分驱动组合测井探头的工作非常受限,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测试结果更为准确的分驱动组合测井探头数字化控制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分驱动组合测井探头数字化控制系统,包括驱动机构、测试机构和液压平衡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拉板连接所述测试机构,所述拉板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另一端连接拉杆座的一端,且所述拉杆座的另一端连接顶盘;
该测试机构包括井壁内径测试单元,该井壁内径测试单元包括四支沿外周延伸的测试臂,所述测试臂为L型,包括一沿所述外周延伸的外臂和设置在测试机构内的内臂,所述外臂与内壁之间的结合部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测试机构上,且所述内臂的远端设有凸轮;该凸轮的一侧贴靠在该顶盘上,以由所述驱动机构控制所述测试臂的支起/收回;该测试臂还连接液压平衡机构,即该凸轮的另一侧连接活塞杆的一端,且活塞杆的另一端连接平衡管内的电位器的拉杆;
该测试机构还包括微球、微电极测试单元;所述微球、微电机测试单元也连接该液压平衡机构;该微球、微电极测试单元包括两个微球、微电极测试臂,所述每个微球、微电极测试臂的外表面都设有微球极板和微电极极板;该两个测试臂通过活塞杆连接电位器的连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该测试臂还设有用于将该测试臂推向井壁的减震支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电位器通过数字电路板连接设置在地面的中控服务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可控制测试臂的工作状态,另一方面为分驱动组合测井探头在工作中采集精确的地质信息提供了高质量的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分驱动组合测井探头数字化控制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井壁内径测试单元及液压平衡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微球、微电极测试单元及液压平衡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分驱动组合测井探头数字化控制系统,其结构如图1-3所示的,包括驱动机构1、测试机构2和液压平衡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1通过拉板连接所述测试机构2,所述拉板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1,另一端连接拉杆座的一端,且所述拉杆座的另一端连接顶盘。
如图1-3所示的,该测试机构2包括井壁内径测试单元,该井壁内径测试单元包括四支沿外周延伸的测试臂23,所述测试臂23为L型,包括一沿所述外周延伸的外臂和设置在测试机构2内的内臂,所述外臂与内壁之间的结合部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测试机构2上,且所述内臂的远端设有凸轮24。如图1-3所示的,该凸轮24的一侧贴靠在该顶盘22上,以由所述驱动机构1控制所述测试臂23的支起/收回。进一步的,该测试臂23还连接液压平衡机构3,即该凸轮24的另一侧连接活塞杆31的一端,且活塞杆31的另一端连接平衡管32内的电位器33的拉杆34。
如图1-3所示的,该测试臂23还设有用于将该测试臂23推向井壁的减震支脚25。这样在驱动机构1驱动该测试臂23支起时,该测试臂23可以在整个系统在井内行进过程中贴靠在凹凸不平的井壁上,并随井壁伸缩。该测试臂23的伸缩动作牵动该电位器33的拉杆34,以使电位器33的电阻发生变化。同时该电位器33通过数字电路板4连接设置在地面的中控服务器5,该数字电路板4将电位器33接收到的测试臂23运动的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后发送到中控服务器5,以使中控服务器5实时获取井壁的内径。
进一步的,该测试机构2还包括微球、微电极测试单元。如图1和3所示的,所述微球、微电机测试单元也连接该液压平衡机构3。具体的,该微球、微电极测试单元包括两个微球、微电极测试臂81,且所述每个微球、微电极测试臂81的外表面都设有微球极板和微电极极板82;该两个测试臂通过活塞杆连接电位器33的连杆34。同时该电位器33通过数字电路板4连接设置在地面的中控服务器5,该数字电路板4将电位器33接收到的微球、微电极测试臂81表面的微球极板和微电极极板82的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后发送到中控服务器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耕,未经陈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99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