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柑橘采后病害的化学杀菌剂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20171.0 | 申请日: | 2013-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1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余挺;张杨扬;郑晓冬;方维文;卢黄娉;余辰;路来风;曾丽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59/00 | 分类号: | A01N59/00;A01P3/00;A01N47/44;A01N47/38;A01N43/54;A01N43/36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柑橘 病害 化学 杀菌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实采后病害防治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一种控制柑橘果实采后病害的保鲜技术。
背景技术
由各种病原真菌引起的柑橘果实采后病害占柑橘果实总损耗的50%左右。目前,国内外控制柑橘采后病害的主要措施仍然是依赖于化学杀菌剂。化学杀菌剂具有作用机理明确、效果稳定等优点,所以直到现在仍然是控制果实采后病害的主要方法之一。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910028802.2,一种柑橘保鲜剂)提供了可控制柑橘病害的多种化学杀菌剂,包括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910028804.1)提供了可控制柑橘病害的化学杀菌剂,包括2,4-D钠盐,托布津。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110209305.X)提供了可控制柑橘病害的多种化学杀菌剂,包括醚菌酯、唑菌胺脂、肟菌酯、烯肟菌酯等。
由于传统上长期广泛使用一种杀菌剂会引起严重的病原微生物耐药性问题,不仅导致杀菌剂的效力降低,而且会增强提高杀菌剂的使用量的需求和开发新型杀菌剂的需求。但是开发一个新型杀菌剂的成本很高,在欧美大约需要1.84~2亿美元的开发经费。
咪鲜胺(Prochloraz)类杀菌剂,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Iminoctadine tris)类杀菌剂,嘧霉胺(Pyrimethanil)类杀菌剂和咯菌腈(Fludioxonil)是目前可用于果实防腐保鲜的化学杀菌剂。而碳酸氢钠是一种公认安全物质,也被用于果实的采后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低剂量化学杀菌剂和碳酸氢钠复合使用的用于控制柑橘采后病害的化学杀菌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柑橘采后病害的化学杀菌剂,每L化学杀菌剂中的有效成分由以下含量的成分组成:
咪鲜胺(Prochloraz) 1~10 毫克;
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Iminoctadine tris) 1~10 毫克;
嘧霉胺(Pyrimethanil) 1~10 毫克;
咯菌腈(Fludioxonil) 1~10 毫克;
碳酸氢钠 1~20克。
作为本发明的用于控制柑橘采后病害的化学杀菌剂的改进:每L化学杀菌剂由含有1~10 毫克咪鲜胺的咪鲜胺类杀菌剂、含有1~10 毫克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的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类杀菌剂,含有1~10 毫克嘧霉胺的嘧霉胺类杀菌剂、含有1~10 毫克咯菌腈的咯菌腈类杀菌剂、1~20克的碳酸氢钠和作为余量的水组成。
作为本发明的用于控制柑橘采后病害的化学杀菌剂的进一步改进:每L化学杀菌剂中的有效成分由以下含量的成分组成:
咪鲜胺(Prochloraz) 10 毫克;
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Iminoctadine tris) 10 毫克;
嘧霉胺(Pyrimethanil) 10 毫克;
咯菌腈(Fludioxonil) 10 毫克;
碳酸氢钠 20克。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低剂量化学杀菌剂复合使用控制柑橘采后病害的化学杀菌剂。本发明实际使用时,将含有1~10 毫克咪鲜胺的咪鲜胺(Prochloraz)类杀菌剂、含有1~10 毫克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的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Iminoctadine tris)类杀菌剂,含有1~10 毫克嘧霉胺的嘧霉胺(Pyrimethanil)类杀菌剂、含有1~10 毫克咯菌腈的咯菌腈(Fludioxonil)类杀菌剂以及1~20克的碳酸氢钠混合后,用水定容至1L;从而获得本发明所述的化学杀菌剂。
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咪鲜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嘧霉胺、咯菌腈类化学杀菌剂低剂量和碳酸氢钠配合使用的柑橘果实病害控制方法,与单一使用化学杀菌剂的方法相比,能降低化学杀菌剂原使用浓度20到100倍以上,从而大幅度降低使用化学杀菌剂可能存在的潜在的危害,而且由于所使用的低剂量杀菌剂组合中包含了多种杀菌剂的类型,也将大幅度降低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的可能性。此外由于所使用浓度的大幅度降低,也能大幅度的降低使用化学杀菌剂的成本。因此,本发明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和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01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