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双线圈的电磁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0188.6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8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陈长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普利得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44 | 分类号: | H01H50/4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杨玉蓉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双线 电磁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带有双线圈的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磁继电器通常设置一个线圈与一个轭铁及一个衔铁相配合,由于漆包线在同一个骨架上进行缠绕时,越往外层漆包线形成的直径越大,其所需的漆包线就越长,漆包线的长度越长其电阻就会越大,在使用中其功耗就会增加,同时由于漆包线的材料成本较高,其制造成本难于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只有一个骨架,骨架的中心只能安装一个铁芯,通常铁芯的位置会与衔铁内侧面的中间位置相对应,理论上衔铁是受一个电磁吸力和一个拉簧产生的拉力相配合来回摆动,但实际上,只有一个电磁吸力很难处于衔铁内侧面的中间位置,当电磁吸力出现偏移时,衔铁就有可能偏转,与衔铁相连接的两个弹性控制触点有时会出现不能同时接触或同时断开的情况,降低了继电器的动作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双线圈的电磁继电器,有效减少绕组漆包线的用量,降低继电器的功耗和制造成本,提高衔铁动作的可靠性,确保继电器的工作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双线圈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一个L型轭铁、一个衔铁,L型轭铁的一端固定在底座上,衔铁的中上部搭接在L型轭铁另一端上,衔铁可沿搭接点摆动, L型轭铁上端面的中间设有一凸起,衔铁的上端与L型轭铁上端面的凸起之间装有拉簧,衔铁的中下部连接有弹性触点,底座、L型轭铁和衔铁围成的空间中并列装有两个骨架,两个骨架上均绕有绕组,两个绕组相互串接,两个骨架的中心均装有铁芯,两个铁芯靠近衔铁的一端位置与衔铁的内侧面相对应。
优选两个骨架相邻一侧通过燕尾槽和燕尾榫相连接。方便两个骨架的装配,保证两个骨架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改进,每个骨架端部的下侧设有倒钩,底座的上端面设有装配孔与所述的倒钩相配合。方便骨架与底座相固定,防止骨架的移动。
进一步改进,所述衔铁上端的中间设有凸起,所述拉簧装在衔铁上端凸起和L型轭铁上端面的凸起之间。方便拉簧的安装,改善衔铁的受力。
优选所述L型轭铁与底座相固定的一端与底座的上端面相互垂直,两个骨架的中心轴线与底座的上端面相平行。进一步确保衔铁动作的可靠性。
优选两个骨架的结构、形状、尺寸相同,每个骨架两端的一侧设有燕尾槽、另一侧设有燕尾榫。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传统继电器中采用一个线圈和一个轭铁及一个衔铁相配合情况下,线圈中漆包线在骨架上进行缠绕时越往外层的漆包线形成直径越大,其所需的漆包线就越长;而本发明采用两个线圈与一个轭铁及一个衔铁相配合,在两个骨架上同时进行漆包线缠绕,然后把形成的两个绕组进行串联,当两个骨架上两个绕组的总匝数与传统继电器一个线圈在一个骨架形成一个绕组的总匝数相同时,在两个骨架上缠绕漆包线的总长度比在一个骨架上缠绕相同匝数的漆包线长度会有效减少,漆包线长度减少其电阻就会降低,在相同使用电压的情况下,继电器的功耗就能有效降低;同时因漆包线材料成本较高,在漆包线长度减少的情况下,继电器的制造成本也就降低了;另一方面,在不考虑制造成本情况下,相同的漆包线长度在两个骨架上进行缠绕也会增加绕组的总匝数,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线圈产生的电磁吸力,从而改善继电器的动作性能。
2、由于本发明采用两个线圈并列设置,两个骨架的中心均装有铁芯,两个铁芯靠近衔铁的一端位置与衔铁的内侧面相对应;两个线圈就会在同一个衔铁内侧面的两侧同时产生两个吸力,改善衔铁的受力状况,这样就能保证衔铁在动作的时候不会偏转,使得与衔铁相连接的两个控制触点能够可靠的接触或脱开,确保继电器的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体图;
图2是L型轭铁与两个骨架相对位置立体图;
图3是两个骨架分离状态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普利得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普利得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01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相母排隔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电池复合结构光阳极材料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