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质负压降解预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20663.X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6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宜亮;陈飞;刘瑞刚;许峰;薛荣斌;马广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利油田胜利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李夫寿 |
地址: | 257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质负压 降解 预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预处理技术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生物质负压降解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生物质预处理工艺是借助外力对物料进行压轧、剪断、冲击等机械破碎。这种传统预处理工艺,为生物质的开发利用作出了贡献,但同时存在以下缺点和不足:①机械破碎预处理工艺没有改变或者破坏生物质内部结构,生物质转化利用率很低;②处理效率低,能耗大;③人工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④预处理工艺设备运行噪声大,粉尘多,工作环境差,;⑤预处理工艺设备磨损快,维护运行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质负压降解预处理工艺,采用生物质的水分调配、抽真空、负压加热、负压爆破和冷却并利用其余热,节约环保、提高生物质利用率、缩短生物质利用周期的工艺步骤,有效地克服和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或不足。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质负压降解预处理工艺,包括如下顺序步骤的(A)生物质水分调配、(B)抽真空、(C)负压加热、(D)负压爆破和(E)冷却,这些工艺步骤是在生物质负压降解釜内进行,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为:将生物质与水份按质量比2:1~1:2的比例装入降解釜,进行生物质水分调配;(B)步骤为:将降解釜抽成表压-0.02MPa~-0.09MPa的真空负压环境;(C)步骤为:负压环境下,将生物质和水的混合物加热到70℃~150℃;(D)步骤为:将加热到70℃~150℃、表压0.03~0.4MPa的混合物瞬时与低温负压的冷凝装置相连通,进行瞬时负压爆破;(E)步骤为:将爆破后的混合物进行冷却,使降解釜内冷却到20℃~95℃,冷却后的液态冷凝水回流至(A)步骤的水分调配工序,在降解釜中重新利用。
其中,所述(C)步骤负压加热为:是在生物质与水分按质量比2:1~1:2的比例混合、表压-0.02MPa~-0.09MPa的负压环境下进行。所述表压-0.02MPa~-0.09MPa的负压环境下加热生物质,使水分瞬间气化,造成生物质纤维素与生物质细胞壁破损。所述生物质加热到70℃~150℃、表压0.03~0.4MPa下,瞬时与低温负压冷凝装置相连通,进行负压爆破,再次对生物质纤维素与生物质细胞壁形成进一步的破损。所述冷却后的仍具有约20℃~95℃较高温度液态冷凝水,回流至降解釜,为工艺耗水和降解釜升温所需能耗提供补给。
本发明与现有工艺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1、负压降解预处理工艺科学、合理,处理设备占地小;
2、负压降解处理后的生物质,尤其是生活垃圾中的塑料融宿抱团,易于后续工序的筛选分类;
3、工艺步骤冷却后的具有较高温度的液态冷凝水回流降解釜,不仅节约降解过程的耗水,而且节约降解釜升温能耗;
4、生物质负压降解过程,无任何化学添加剂,无任何污染排放物,绿色环保;
5、负压降解后,生物质不仅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提高了利用率缩短了利用周期,而且对一些特殊的有机废弃物还可以进行消毒、消除异味预处理;
6、无高温高压处理工序,工艺简单、操作安全,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一种生物质负压降解预处理工艺,包括如下顺序步骤的(A)生物质水分调配、(B)抽真空、(C)负压加热、(D)负压爆破和(E)冷却,这些工艺步骤是在生物质负压降解釜内进行,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为:将生物质与水份按质量比2:1~1:2的比例装入降解釜,进行生物质水分调配;(B)步骤为:将降解釜抽成表压-0.02MPa~-0.09MPa的真空负压环境;(C)步骤为:负压环境下,将生物质和水的混合物加热到70℃~150℃;(D)步骤为:将加热到70℃~150℃、表压0.03~0.4MPa的混合物瞬时与低温负压的冷凝装置相连通,进行瞬时负压爆破;(E)步骤为:将爆破后的混合物进行冷却,使降解釜内冷却到20℃~95℃,冷却后的液态冷凝水回流至(A)步骤的水分调配工序,在降解釜中重新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利油田胜利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胜利油田胜利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06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动画设计实现系统
- 下一篇:触摸屏导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