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维离心式发动机气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20959.1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0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范旭烊;史长根;汪育;侯鸿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L1/12 | 分类号: | F01L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维 离心 发动机 气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二维离心式发动机气门机构,属于汽车、机械发动机结构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汽油、柴油等内燃发动机已广泛应用于陆路交通、农用机械、工程机械、远洋海轮、军用舰艇、航空动力以及电站等各个工程领域。
目前,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无论是凸轮轴上置式还是凸轮轴下置式气门,均由凸轮轴驱动,通过挺杆、推杆和摇臂来控制气门的开启和关闭。目前广泛采用的配气机构形式,如附图1所示,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缺陷:
1、驱动机构或传动机构的距离较远,降低了发动机传递效率;
2、配气机构的杆类零件较多,机械冲击多,配气机构各杆件受机械冲击易损坏。
3、上下运动式气门与气门座冲击产生震动大,噪音大,磨损大,易造成漏气降低效率,甚至造成气门磨损过大而失效。
4、进气门和排气门均上下运动来控制气门的开闭,上下运动式气门增大了进气阻力和排气阻力,使进排气效率降低。
本发明通过理论和实践设计了一种二维离心式发动机配气机构,不仅使配气机构得到简化,而且可克服上下运动式气门的上述缺点,将气门开闭动作由往复式转换成平面式,大大提高了发动机的整体刚 度、传动效率、进排气效率和配气机构各零件的工作寿命,从而整体上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和发动机的故障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二维离心式工作机构与涡轮、链传动机构,如图1和图2所示,涡轮15由曲轴正时锥齿轮14驱动;涡轮15将正时锥齿轮14的纵向平面力矩转换为平面力矩,并经涡轮轴上齿轮16通过链传动,传递至各驱动分齿轮17。驱动分齿轮17与轴18为花键连接,上层气门盘12与轴为花键连接,下层气门盘13固定在缸体上,与轴18通过轴承连接。上层气门盘12相对于下层气门13盘旋转,控制气门开闭。
正时齿轮14与驱动分齿轮17的传动比为1∶1。即活塞每经过一个工作循环,上层气门盘12旋转360度。在排气行程开始时,上层气门盘气槽11入口端运行到下层气门盘气孔10位置,此位置为初始位置,气孔10与气槽11重合,气门完全打开。到排气行程结束,上层气门盘转过90度,气门仍处于开启状态。
活塞进入吸气行程,上层气门盘气槽11由90度位置转动到180度位置,吸气行程结束时,气孔10与气槽11错开,气孔完全关闭。
活塞在压缩行程和做功行程时,气孔10与气槽11始终处于错开状态,即上层气门盘12相对于初始位置转过180度至360度的位置。
上层气门盘12转过360度的过程,即完成了气门开启和关闭的一个工作循环。
为了保证气门上下层气门盘平稳相对转动,上层气门盘12开有平衡槽19,使其重心落在盘体中心,避免因旋转产生震动和噪声。
为减少上线层气门盘相对旋转的摩擦阻力,两盘间保留微小间隙。在两盘接触面,开有环形槽,用于安装滑动环20,以减小接触面积的方式减小摩擦,并起到隔断气腔的作用。
二维离心式气门相对于现行发动机气门具有如下几个明显优点:
1、减少了进气和排气阻力,提高了换气效率;
2、减少了传动件,降低了发动机工作中的冲击噪声;
3、减少了传动件,提高了传动效率;
4、减小了气门磨损,提高了配气机构的整体寿命。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本发明二维离心式发动机气门,10是气孔、11是气槽、12是上层气门盘、13是下层气门盘、14是正时锥齿轮、15是涡轮、16是涡轮轴上齿轮、17是驱动分齿轮、18是分齿轮轴、19是平衡槽、20是滑动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09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