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预制梁板反拱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20986.9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5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如胜;关键;欧阳之辉;谭祥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4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预制 梁板反拱度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预制梁板反拱度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各种预制预应力梁板的反拱度测量,属于结构物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预制梁板施工中,梁板预制厂加工出来的梁板往往要存放一段时间,设计要求对这些梁板的反拱度进行定期观测。常用的梁板反拱度观测方法是使用水准仪和测尺对预制梁板的底部3个位置(两侧梁端附近和梁中)进行测量,计算出测点间的反拱度,然后再根据实际梁长采用圆曲线拟合法计算出梁板的整体反拱度。但由于水准仪脚架体积相对较大、预制梁厂空间不足、梁板底净空狭小等原因,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架设水准仪困难、测尺难以放置、工作效率低下等缺点,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梁板时测量反拱度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仪器轻巧简便、测量精度高、操作便捷、成本低廉的预制梁板反拱度测量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测量预制梁板反拱度的方法,其测量流程如下:安装测量装置→打开激光笔→调整三角架竖向角度使激光束平行梁板射到梁板另外一端→选择3个测点测量激光束顶端与梁板底的垂直距离→测量3个测点的距离→计算测点间梁板的反拱度→根据梁板长度计算出梁板的整体反拱度;
具体测量流程为:
测量装置由一个可调竖向角度的小型三脚架、一支普通激光笔和一把直角尺组成。激光笔通过紧固器固定在可调角度的三脚架上,通过微调三脚架上的旋转轴可以调整激光笔激光束的发射方向;激光笔的开关可以使用三脚架上自带的锁定开关锁定,不需人手长期按压。直角尺用于测量激光束顶端与梁板底垂直距离。
测量时,将测量装置放置在梁板其中一端的存梁底座上(底座支垫偏向跨中的一侧),打开激光笔使其处于常亮的状态,调平三脚架和激光笔的竖向角度,使激光束尽量平行梁底射向梁板的另外一端。3个测点的位置分别为:(1)梁端偏向跨中距离Ld处;(2)梁板跨中;(3)另一侧梁端偏向跨中距离Ld处。其中Ld的实际值可根据梁板底部支垫的位置来确定。使用直角尺测量激光束光斑顶端到梁板底的垂直距离h1、h2和h3,测点间梁板的反拱度(实测跨中反拱度)h=(h1+h3)/2-h2,再根据梁板长度和梁端附近两个测点之间的距离采用圆曲线拟合法计算出梁板的整体反拱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
(1)采用小型三脚架与激光笔作为测量装置,仪器轻巧简便、成本低廉,特别适用于狭小空间下测量预制梁板的反拱度。
(2)采用激光束与直角尺测量梁板反拱度,具有操作简单、作业效率高、测量精度高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大规模预制梁厂大量梁板反拱度测量的要求。
附件说明
附图1是预制梁板反拱测量装置图;
图中:1激光笔 2激光束 3锁定开关 4紧固锁扣 5支架旋转轴 6三角架
附图2是实际测量操作图;
图中:1预制梁板 2存梁台座 3梁板支垫 4测量装置 5激光束 6直角尺 7测点1 8测点2 9测点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某片小箱梁的实际梁长L=20m,在施工完成后检测其梁底的反拱度。先将测反拱装置放置在梁板其中一端的存梁底座上,打开并锁定激光笔的开关使其处于常亮的状态,调平三脚架和调整激光笔的水平角度,使激光束尽量平行梁底射向梁板的另外一端。调整好激光笔的角度后,使用直角尺测量激光束光斑顶端到梁板底的垂直距离。3个测量点(A、B、C)的位置分别为:A、梁端偏向跨中距离Ld=2m;B、梁板跨中,即离梁端Lm=L/2=10m处;C、另一侧梁端偏向跨中距离Ld=2m。分别使用直角尺测出3个测点处激光束光斑离梁底垂直的距离hA=9.50cm、hB=7.80cm(跨中)、hC=8.20cm(读数精确到mm),则小箱梁A点至C点的跨中反拱度h=(hA+hC)/2-hB=1.05cm。采用圆曲线法进行计算,求出20m小箱梁整体反拱度H:
计算跨中反拱度圆曲线半径其中,a为两边测点离跨中的距离,即a=L/2-Ld=20/2-2=8m;b为实测跨中反拱度,即b=1.05cm。根据上述两式,计算得出H=1.64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09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