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合钉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1117.8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0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如;王永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64 | 分类号: | A61B17/06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吴平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外科缝合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缝合钉。
背景技术
缝合器的工作原理与订书机的原理基本相同,将缝合钉装设于钉匣中,将需要缝合的组织置于缝合钉与钉砧之间,并调整缝合钉与钉砧之间的距离,然后击发,使得缝合钉穿入组织,并在钉砧中成型,将组织缝合起来。缝合器的诞生使得外科手术操作时间大大减少,提高了手术效率,同时保证了外壳手术具有较高的的成功率。
但是,传统外科手术用的缝合钉普遍存在着共同的缺陷:组织缝合不够紧密,容易导致流血感染等病发症;缝合钉的成型效果不明显,缝合效率较低;在对较厚和较大的组织缝合时,缝合钉的强度和韧性不够,不能持久的维持原始的缝合状态,容易变形。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缝合组织紧密、成型优良,并且还适用于相对较厚的组织和器官的外科缝合钉。
一种缝合钉,包括第一钉体及第二钉体,所述第一钉体与所述第二钉体相互缠绕形成螺旋部;
所述第一钉体及所述第二钉体位于所述螺旋部同一侧的一端分别沿与所述螺旋部垂直的方向相向延伸形成第一钉冠部及第二钉冠部;
所述第一钉体及所述第二钉体位于所述螺旋部同一侧的另一端分别沿与所述螺旋部平行的方向间隔延伸形成第一钉腿部及第二钉腿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钉冠部及所述第二钉冠部的延伸末端弯折延伸,形成中空的第一环状结构及第二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环状结构、第二环状结构、第一钉冠部及第二钉冠部共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状结构及第二环状结构相对于所述螺旋部中心对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钉冠部及所述第二钉冠部的延伸末端弯折延伸,形成分别与所述第一钉冠部及第二钉冠部垂直的第三钉腿部及第四钉腿部;其中,所述第三钉腿部及第四钉腿部与所述第一钉腿部及第二钉腿部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三钉腿部及第四钉腿部的长度分别为所述第一钉腿部及第二钉腿部的长度的1/3~1/4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钉腿部及第四钉腿部的自由端的端面均为斜切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钉体及第二钉体的结构和材料均相同,均为圆柱形金属钛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钉腿部及第二钉腿部之间的间隔距离为所述第一钉体的外径的1~2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钉腿部及第二钉腿部的延伸末端的端面均为斜切面。
上述缝合钉工作时,第一钉腿部与第二钉腿部在外力的作用下穿透待缝合的组织;同时,第一钉腿部与第二钉腿部在外力的作用下,分别朝向第二钉冠部及第一钉冠部所在的一侧弯折,再次穿透待缝合的组织,使得缝合钉呈现出类B字形结构,进而完成一次缝合。由于上述缝合钉在缝合组织的过程中两次穿透待缝合的组织,从而上述缝合钉能将待缝合的组织缝合得更紧密。同时由于缝合钉呈现出来的类B字形的中间部分是由第一钉体与第二钉体相互缠绕形成的螺旋部构成的,因此,上述缝合钉相对于传统的缝合钉(传统的缝合钉呈现出来的类B字形的中间部分是由钉腿部形成的,与普通的钉书针成型后的结构类似)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在对较厚和较大的组织缝合时,能持久的维持原始的缝合状态,不容易变形。同时上述结构的缝合钉还具有成型优良,方便缝合,缝合效率较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缝合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缝合钉的工作状态图;
图3为另一实施方式的缝合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缝合钉的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的缝合钉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11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