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可调节H型光路平行校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1279.1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8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杨盈莹;林学春;赵伟芳;王文婷;伊肖静;张玲;于海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27/30 | 分类号: | G02B27/30;G01S7/481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调节 型光路 平行 校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测量技术与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可调节H型光路平行校准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便携、易操作的特点。
背景技术
为保障给武器控制系统提供准确可靠的距离数据,激光测距仪的激光发射光轴、激光接收光轴、瞄准光轴平行度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激光测距机在运输和野战条件下使用中,经常造成光轴失调。光轴不平行必然影响测距机的测距能力,严重时不能测距。因此对激光测距机的光路进行平行校正非常重要。目前采用的校准方法多为凹面平面反射镜法、平行光管法,以及基于CCD图像处理技术的检验方法,这些方法相对来说,制作工艺复杂、检测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可调节H型光路平行校准装置,其适用于多光路的平行调试和检测,尤其适用于检查和校正激光测距机的瞄准光轴和激光发射光轴的平行,进而提高测距机的测距能力。
本发明公开的便携式H型光路平行校准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支架,用于固定和连接第一孔径光阑、第一平面反射镜与孔径光阑组合结构、第二孔径光阑,以及第二平面反射镜与孔径光阑组合结构;
第一待校准平行光路,其用于发射观察光束;
第一孔径光阑,其用于限制观察光束的光束口径;
第一平面反射镜与孔径光阑组合结构,其用于确定经第一孔径光阑的观察光束的传播路径,使其传播至第二平面反射镜与孔径光阑组合结构;
第二平面反射镜与孔径光阑组合结构,其用于确定从第一平面反射镜与孔径光阑组合结构传播过来的观察光束传播路径,使其进入第二孔径光阑;
第二孔径光阑,其用于限制从第二平面反射镜与孔径光阑组合结构传播过来的观察光束的光束口径;
第二待校准平行光路,其用于接收经第二孔径光阑的观察光束。
本发明公开的上述便携式H型光路平行调试检测装置用于校正激光测距机中瞄准光轴和激光发射光轴之间的平行,解决了激光测距机在运输和野战条件下使用而造成的光轴失调的问题。其具有结构简单,易便携、易操作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便携式可调节H型光路平行校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说明中,提供许多具体的细节例如对光学元件的说明以便于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全面了解。然而,本发明不仅适用于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描述,且适用于其他参数和材料等。说明书下文中所列举的实施例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图1给出了一种便携式可调节H型平行校准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支架1、第一孔径光阑2,第一平面反射镜与孔径光阑组合结构3、第二孔径光阑5,第二平面反射镜与孔径光阑组合结构4、第一待校准平行光路6,第二待校准平行光路7。其中,
所述装置主体支架1,其用于固定和连接第一孔径光阑2、第一平面反射镜与孔径光阑组合结构3、第二孔径光阑5,以及第二平面反射镜与孔径光阑组合结构4;
所述的装置主体支架1呈H型,有两个等长的臂A1A2和B1B2,分别带有长度伸缩调节装置,长度可精密调节,精密调节度为0.01mm;两臂互相平行,两臂中心O1、O2相连且间距O1O2带有长度伸缩调节装置,长度可精密调节,精密调节度为0.01mm。
所述的装置主体支架的两个臂的末端依次连接有,第一孔径光阑2、第一平面反射镜与孔径光阑组合结构3、第二平面反射镜与孔径光阑组合结构4、第二孔径光阑5。
所述的装置主体支架,其两个臂长可调范围为1cm-10m,其间距可调范围为0.1cm-10m。
所述第一孔径光阑2,其用于限制观察光束的光束口径;
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与孔径光阑组合结构3,该组合结构的孔径光阑与第一孔径光阑2共同限制观察光束的光束口径,并确定观察光束的传播路径;该组合结构的孔径光阑后方一定距离处放置有一呈45度角的第一平面反射镜,其用于反射穿过前方第一孔径光阑2和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与孔径光阑组合结构3中的孔径光阑的观察光束,产生第一反射观察光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12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污闪绝缘子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快速诊断口咽癌的金标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