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微带和表面等离子激元相互转换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2354.6 | 申请日: | 2013-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6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崔铁军;廖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5/10 | 分类号: | H01P5/1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微带 表面 等离子 相互 转换 装置 | ||
1.一种用于微带和表面等离子激元相互转换的装置,包括介质基板(1),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一面的微带巴伦(2)、与所述微带巴伦(2)连接的两段金属渐变线(3)、连接于一段金属渐变线(3)一端的金属光栅(4)和连接于另一段金属渐变线一端的金属尖劈(5),以及设置在介质基板另一面的金属地(6);
所述金属光栅(4)设有非周期性凹槽区(41)和周期性凹槽区(42);所述非周期
性凹槽(41)包括若干个位于金属光栅(4)的端部的凹槽,且凹槽的深度从靠近金属渐变线的一侧向远离金属渐变线的一侧逐步加深;所述微带巴伦(2)包括微带T型结功率分配器(21)以及两段不同长度的微带线(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带和表面等离子激元相互转换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微带巴伦和金属尖劈均为两个,两个微带巴伦通过金属渐变线分别连接于金属光栅的两端;每个金属尖劈分别通过金属渐变线与微带巴伦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微带和表面等离子激元相互转换的装置,其特征是,两段微带线的长度差为250~ 0.075mm。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微带和表面等离子激元相互转换的装置,其特征是,位于所述非周期性凹槽区中的凹槽的深度为0~ 250mm。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微带和表面等离子激元相互转换的装置,其特征是,位于所述周期性凹槽区中的凹槽的深度为 0.075~2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235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