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测试样品用自动上料装置及上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3217.4 | 申请日: | 2013-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7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焱;谢锋;仵涛;魏国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铁检测仪器(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5/04 | 分类号: | B65G2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谭一兵;王东亮 |
地址: | 52308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测试 样品 自动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击试验机,特别涉及一种冲头冲击试验机低温自动上料过程中的定位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冲头冲击试验机做低温试验时,通常采用手工方法,即用测试样品夹具从低温箱内取出冷冻后的测试样品,放在测试座上,然后进行冲击测试。这种方法对于成批试验时,其劳动强度大,手工取测试样品送到测试座,所花时间难以保证,并且放置位置精度的一致性差,导致测试数据不很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低温测试样品用自动上料装置及上料方法,提高低温测试的精准性、可靠性,提高试验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节省了人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测试样品用自动上料装置,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一种低温测试样品用自动上料装置,包含有机座,机座的一侧设有数位冲击试验机,机座的另外一侧设有低温箱,低温箱与数位冲击试验机之间设有传送机构,传送机构位于机座中部,传送机构的两端各设有一支架座,两支架座之间设有连杆,连杆上设有滑座,滑座内设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活塞杆端部设有支架,支架的一端连接第二气缸,支架另一端的设有夹具,夹具连接第一气缸,两支架座之间设有滑动机构,滑座连接滑动机构。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座上设有贯穿的滑孔,滑座的滑孔套置在连杆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低温箱上靠近传送机构一侧设有出料座,数位冲击试验机上靠近传送机构一侧设有测试座,数位冲击试验机上设有冲头,冲头位于测试座上方。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机构为双作用气缸,双作用气缸的筒形缸筒设于两支架座之间,筒形缸筒与连杆平行,滑动机构双作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滑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机构为螺杆滑动机构,螺杆滑动机构的螺杆设于两支架座之间,螺杆与连杆平行,滑座上设有与螺杆匹配的螺孔。
一种低温测试样品用自动上料装置的上料方法,其方法如下:
低温箱内冷冻后的测试样品被推送到出料座上;
滑动机构移动滑座到达出料座上,滑座内的第二气缸下降支架,通过支架带动夹具下降,使支架上的夹具到达出料座上的待测试样品旁,第一气缸工作,推送夹具夹紧测试样品,然后第二气缸工作,把测试样品提升;
滑动机构启动,使滑座在连杆上移动,带动测试样品到达测试座上方;
第二气缸带动测试样品下降,第一气缸工作松开测试样品,冷冻后的测试样品被传送机构移动至数位冲击试验机的测试座上;
数位冲击试验机上的冲头冲砸测试样品,测试样品依次自动完成接受冲头的凹口冲击测试,得到测试样品受冲击时的测试数据。
本发明使低温测试过程实现了自动化,节约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测试样品暴露在常温下的时间,使测试样品安装在冲击试验机上的位置准确;可一批次冷冻、冲击数个测试样品,测试样品依次自动完成测试,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节省了人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传送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I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如下:
传送机构100、支架座102、连杆104、滑座105、第一气缸106、第二气缸107、滑动机构108、支架109、机座200、低温箱202、数位冲击试验机204、冲头205、出料座206、测试座207。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解析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藉由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详述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本发明的机座200一侧设有数位冲击试验机204,数位冲击试验机204上设有冲头205,冲头205用于冲砸测试样品,得到测试样品受冲击时的测试数据,机座200另外一侧设有低温箱202,低温箱202与数位冲击试验机204之间设有传送机构100,传送机构100位于机座200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铁检测仪器(东莞)有限公司,未经高铁检测仪器(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32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