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防盗报警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24143.6 | 申请日: | 2013-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3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黄房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平市中铝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102 | 分类号: | B60R25/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冯剑明 |
地址: | 529300 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防盗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防盗报警系统,属于汽车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逐渐由奢侈品变成生活的必需品而得以普及。然而,汽车的大量出现必然导致针对汽车的盗窃案件以及针对汽车驾驶员的犯罪活动也急剧增加,对社会照成了极大的危害。针对这种情况,车主们纷纷加装具有报警功能的汽车防盗系统,然而市面上出现的此类系统功能比较单一,未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情况,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防盗报警系统,不仅可以防盗,而且在紧急状况时报警并进行失窃车辆追踪。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可以描述为:
一种行车防盗报警系统,含有防盗报警模块以及设置在监控中心的中心计算机,其中防盗报警模块包括中央控制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输入端相连接的紧急求救信号按钮、振动监测模块、防盗模块和GPS定位模块,以及和所述中央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所述防盗报警模块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使用无线通信网络与中心计算机通信。
作为以上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中心计算机通过发送短信至或者拨打预设手机号码实现在防盗报警模块检测到异常情况时对用户的提醒。
作为以上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使用的无线通信网络包括GSM、CDMA、W-CDMA、CDMA2000或者TD-SCDMA网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适用于防盗报警,车辆处于防盗警戒状态时,当车门被外力强行打开时,本系统可以将车辆位置、车牌号码、时间等信息实时传至车主手机及控制中心,控制中心人员会主动与用户联络或通报110处理或主动为用户动态追踪失窃车辆。在遭遇歹徒侵犯(如抢劫、攻击、勒索、绑架、强暴等)的紧急状况下,用户按下紧急求救信号按钮,控制中心收到讯号后,根据所收到车辆信息并可配合其它设备进行单向监听,了解车内状况,并通报警方或相关单位派员至现场处理,同时并通知客户所指定的紧急联络人,并配合其它装置控制断油断电,确保车辆无法非法行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提出的汽车防盗报警系统包括两个主要的功能模块:防盗报警模块1以及设置在监控中心的中心计算机2,两者通过现有的无线通信网络互连。
其中,防盗报警模块1包括中央控制器11,所述中央控制器11的输入端与紧急求救信号按钮12、振动监测模块13、防盗模块14和GPS定位模块15相连接,以收集车辆的各种信息,比如紧急求救信息,位置信息,撞击信息或者强行破坏车锁等信息。
中央控制器11的输出端与无线通信模块16相连接,所述防盗报警模块1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6使用无线通信网络与中心计算机2通信,即将上述收集的信息传输至中心计算机2。
在收到防盗报警模块1发送的报警信息时,中心计算机2通过发送短信至预设手机号码,又或者直接拨打预设手机号码实现在防盗报警模块1检测到异常情况时对用户的提醒。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6使用的无线通信网络包括GSM、CDMA、W-CDMA、CDMA2000或者TD-SCDMA网络。
由上可见,本发明适用于防盗报警,车辆处于防盗警戒状态时,当车门被外力强行打开时,通过内建的振动监测模块13、防盗模块14和GPS定位模块15本系统可以将车辆位置、车牌号码、时间等预设或者实时采集的信息传至车主手机及控制中心,控制中心人员会主动与用户联络或通报110处理或主动为用户动态追踪失窃车辆。在遭遇歹徒侵犯(如抢劫、攻击、勒索、绑架、强暴等)的紧急状况下,用户按下紧急求救信号按钮,控制中心收到讯号后,根据所收到车辆信息并可配合其它设备进行单向监听,了解车内状况,并通报警方或相关单位派员至现场处理,同时并通知客户所指定的紧急联络人,并配合其它装置控制断油断电,确保车辆无法非法行驶。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平市中铝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开平市中铝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41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万向节对中杆
- 下一篇:客车碰撞吸能机构以及使用该机构的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