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力加载装置及六维力传感器标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4156.3 | 申请日: | 2013-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3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映君;张琦;王桂从;门秀花;马汝建;陈乃建;陈洪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25/00 | 分类号: | G01L25/00;G01L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加载 装置 六维力 传感器 标定 方法 | ||
1.一种多功能力加载装置,该装置包括滑动横梁(1),Z向垂直加载机构(2),圆板式拉压力传感器(3),支撑立柱(4、4’),上横梁(5),电动机(6),锥齿轮(7、7’),同步带(8),丝杠(9、9’),标定工作台(10),X向水平加载机构(11),预紧套(12、12’),调节螺母(13、13’),刻度尺(14),锥齿轮减速器(15),手轮(16),摇杆(17),水平尺(18),Y向水平加载机构(19),齿轮齿条机构(20),其中:标定工作台(10)上开有均布T型槽,支撑立柱(4、4’)垂直固定在标定工作台(10)对角线上,支撑立柱(4、4’)顶端与上横梁(5)固定,丝杠(9、9’)对称放置于上横梁的两端,锥齿轮(7、7’)相互垂直90°的方式啮合,一锥齿轮(7)固定在丝杠(9)上,另一锥齿轮(7’)固定在电机轴上,电机(6)固定在上横梁(5)上,同步带(8)套在丝杠(9、9’)的上端,丝杠(9、9’)下端有调节螺母(13、13’),滑动横梁(1)套在支撑立柱(4、4’)和丝杠(9、9’)上,Z向垂直加载机构(2)放置在滑动横梁(1)中,水平尺(18)、刻度尺(14)和摇杆(17)全放置在滑动横梁(1)的一侧,X向水平加载机构(11)、Y向水平加载机构(19)以相互正交的方式固定在标定工作台(10)上,X向水平加载机构(11)、Y向水平加载机构(19)和Z向垂直加载机构(2)三者的轴线正交与标定工作台的中心。
2.一种六维力传感器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为实现对被标定传感器六个力/力矩分量Fx、Fy、Fz、Mx、My、Mz的独立加载和复合加载,在调节滑动横梁高度时,通过电机(6)带动相互垂直的锥齿轮(7、7’)旋转,进而带动丝杠(9)转动,通过同步带(8)带动另一丝杠(9’)同步转动,使得滑动横梁(1)能够在支撑立柱(4、4’)上下移动,当调节到适合高度时,通过滑动横梁(1)与支撑立柱(4、4’)之间的预紧套(12、12’)固定,支撑立柱(4、4’)起到支撑和导向的作用,同时丝杠上有调节螺母(13、13’),也用于固定滑动横梁(1)和调节滑动横梁(1)水平的作用;在调节Z向垂直加载机构时,需要转动摇杆(17),带动齿轮齿条机构(20)运动,使得Z向垂直加载机构(2)在滑动横梁(1)上水平移动,同时用刻度尺(14)记录移动的距离,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固定齿轮齿条机构(20),便于Z向垂直加载,可实现单向力Fz及复合扭矩Mx、My;在调节X向或Y向水平加载机构时,首先利用长螺杆(28)旋转推到加载机构在平移用直线导轨(21)上左右移动,并固定,螺旋套(27)上标有一定的刻度值,采用螺旋测位移读数的方法记录左右移动的距离,其次通过摇杆(17)的转动,带动圆柱齿轮齿条机构(24)运动,从而带动加载器内壳体(23)在加载器外壳体内(22)上下移动,并固定,同时在加载器内壳体(22)的上刻有一定的刻度线,用于记录上下移动的距离,可实现单向力Fx、Fy和复合扭矩Mx、My及复合扭矩Mz。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X向水平加载机构与Y向水平加载机构具有相同的结构形式,包括圆板式拉压力传感器(3)、摇杆(17)、平移用直线导轨(21)、加载器外壳体(22)、加载器内壳体(23)、圆柱齿轮齿条机构(24)、主螺套(25)、支撑板(26)、螺旋套(27)、长螺杆(28)、小手轮(29)、行星轮减速器减速器(30)、防转销(31)、小手轮(29)通过行星轮减速器减速器(30)带动内部主螺杆转动,主螺套(25)因受防转销(31)的限制只能前后移动不能转动,从而将小手轮(29)的转动变为主螺套(25)的直线移动,主螺套(25)前端安装有圆板式拉压力传感器(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可实现从一维到六维的多维力传感器力和力矩标定,也可用于其他场合如:材料拉伸、扭转和剪切等实验中力值的加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415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组合式斜切模具
- 下一篇:一种固体荧屏覆膜保护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