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以换算成标准体积的机车燃油油量的测量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24450.4 | 申请日: | 2013-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3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李萌;常曙钰;黄斌;徐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秋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9/00 | 分类号: | G01F9/00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苏看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以 换算 标准 体积 机车 燃油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车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换算成标准体积的机车燃油油量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从铁道部1990年6月5日发布的《铁路内燃机车燃油管理办法》中可以看出,对机车燃油的取样和密度计算是按照“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进行的。换言之,机车燃油属于“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石油计量表》GB/T 1885—1998,对于“原油、润滑油和其它液体石油产品”,必须先将某一温度下的视密度换算成标准密度,再根据标准密度,换算出修正到标准体积的体积修正系数,这样才能将不同温度不同密度的机车燃油体积换算成标准体积。
《铁路内燃机车燃油管理办法》第16条规定:为达到燃油发放密度的准确合理,建立密度测定制度。燃油计量员应每日对发放油罐的密度测定一次,记入“燃油密度检测登记薄”(铁油10),并求得全月燃油发放密度的平均值,作为下一个月发放密度的参照依据,还应考虑下一个月的气温变化和牌号变更因素,由热力技术人员、值班员、计量员共同确定密度,填写“燃油发放密度调整通知单”(铁油11),严禁以调密度来平衡盈亏。
这条规定表明燃油密度对铁路部门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而由于检测手段的落后,只能对“每日对发放油罐的密度测定一次”,“并求得全月燃油发放密度的平均值,作为下一个月发放密度的参照依据”。本发明可以实时测量每辆机车的温度和密度,用技术手段达到“严禁以调密度来平衡盈亏”的目的。
《铁路内燃机车燃油管理办法》第20条规定:“如需转入段修或其它原因需要卸空油箱时,司机与燃料值班员(工长)共同确认油箱剩余油量”。这种确认油量的方法,并不能知道标准体积,所以只有参考作用。本发明由于测量了体积,同时还测量了温度和密度,因而可以换算出标准体积。
标准GB/T 1885—1998规定视密度为玻璃石油密度计的读数,为了方便动态测量和数据自动存储,本发明是通过两个压力传感器的读数进行计算而得到的视密度。
本发明就是用于测量转换成标准体积所需要知道的参数:温度、密度和体积,然后通过计算机使用查表法换算成标准体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测量出温度和密度并可以换算成标准体积的机车燃油油量的测量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以换算成标准体积的机车燃油油量的测量方法,所述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密度测量
利用安装在燃油箱内的两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差计算出燃油的密度值,具体方法是,用两个具有高度差的压力传感器A和压力传感器B,分别测得燃油箱内的压力值为PA和PB,压力传感器A和压力传感器B的垂直高度距离已知为Δh , g为重力加速度,则燃油密度为:
ρ=(PB-PA)/(g·Δh);
(2)温度测量
用一只温度传感器测量燃油箱内当前的温度值为τ;
(3)液面高度测量
用压力传感器B检测燃油箱内燃油压力为PB,计算出密度ρ,已知压力传感器B到油箱底面的距离△h’,g为重力加速度,则燃油在油箱内的高度为:
h= PB/(ρ· g)+△h’;
由于油箱的不均匀性,需要已知燃油不同高度的体积V(h),得到了燃油在油箱内的高度h后,即可换算出燃油的体积V;
(4)计时
用时钟芯片或将单片机编程为具有时钟功能,用于记录测量时间T;
(5)存储
用单片机的内部或外部存储器保存测量时的时间T、温度τ、密度ρ、高度h;
(6)通讯
通过通讯接口将存储器内保存的时间T、温度τ、密度ρ、高度h数据输出到计算机内进行标准密度和标准体积的换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将人工测量改为自动测量。
2.增加了对机车燃油油量的测量频率,可以了解燃油的动态消耗。
3.由于测量了体积,同时还测量了温度和密度,因而可以换算出标准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使用的测量装置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一种可以换算成标准体积的机车燃油油量的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密度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秋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秋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44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